当前位置: 三亿论文网 > 免费资料 > 参考文献 > > | 实习报告 | 开题报告 | 写作技巧 | 任务书 | 谢词致谢 | 答辩资料 | 调查问卷 | 参考文献 | 免费论文

三环外交的出台和破产

更新时间:2018-04-20来源:www.eeelw.com 责任编辑:三亿论文网

 英国试图加入欧共体,一开始并不是主动的,而是在多种因素的促使下,被迫降低姿态要求“入欧。”因此,对入欧的心态相当复杂。

二战后,国际格局发生变化,英国地位相对衰落,但尽管如此,英国对自我的定位依然不低。因为“构成欧洲的各个国家在 1945 年以后再也不能渴望国际的或帝国的地位。这条规则有两个意外

——苏联算一个,大不列颠部分地也算一个。”①不论事实与否,英国毕竟是战胜国,哪怕代价高昂,但他毕竟战斗到最后,而且从未被占领,对比其他国家这本身就是荣耀。

“然而,对未来的忧虑与困惑,却使得英国的对外政策制定者们高兴不起来。因为,经过战争机器的碾压、蹂躏,英国所面临的对外政策条件已经面目全非。”②  战后的英国主要面临三个大问题。首先,经过战争的洗礼,英国已经实实在在地从一流大国的位置上跌落,最多称得上是一个中等强国。面对苏联咄咄逼人的扩张态势,正如丹尼斯·赫利所言“红军若是想抵达北海,他们所需配备的只是靴子而已”,仅凭自身那是不够的,因而迫切地需要合作伙伴;其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一片悲惨荒芜的景象,不仅失去了世界中心舞台的位置,还成为了美苏争夺的棋子,对于一贯游离于欧陆之外的英国,应该如何取舍呢?最后,在英帝国与英联邦的广袤土地上,不仅民族解放运动此起彼伏,而且各自治领的离心力也越来越强,如何维系稳定是首要课题。

经过数年的周密准备,1948 年 10 月,丘吉尔在英国保守党年会上发表演说,正式提出了针对以上三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即“三环外交”。“在自由和民主国家中存在着三个大环:英帝国、英语世界和联合起来的欧洲。你们可以看到,我们是在这三环每个环里都占有重要地位的唯一国家。事实上,我们正处在三环的连接点上。”①简而言之,“英国在战后的世界舞台上应当继续扮演三种重要角色:大英帝国的宗主国和英联邦的领导者;与美国保有特殊关系的大西洋国家;支撑着欧洲大陆均势格局的西欧国家。”②

但是三环外交很大程度上是英国一厢情愿的设置,因为要达成目标,英国需要满足三个条件,第一,维持大英帝国和英联邦;第二,保持跟美国的特殊关系;第三,密切和欧洲的关系。第一环的英联邦和英帝国是英国外交的立足点,而在战后的大部分时间里,英国都将维护英美特殊关系作为外交的重点,相对而言,联合起来的欧洲在三环中处于最后的位置上。“因为从大英帝国和世界帝国的角度而言,英国的主要利益并不在欧洲,而在殖民地、自治领以及后来的英联邦。”③但是五十年代后期形势发生了变化。首先就英联邦问题而言(英联邦本身就是帝国衰弱的产物),尽管英国试图加强同英联邦国家间的联系,并做出了很大让步,但正如 1960 年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在非洲访问时发表的讲话,“变革之风已吹遍这个大陆,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民族意识的增长是个政治事实,我们必须接受这个事实。”④面对昔日殖民地要求独立的呼声,英国在苏伊士运河事件后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加速从殖民地撤离。虽然新独立的原英国殖民地国家仍选择留在英联邦,但是这个新的英联邦已经由一个“白人俱乐部”演变成为英国多民族的,拥有不同文化宗教背景的,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之间的松散的联合体。因此离心力越来越强,相互之间的矛盾也越发激烈。英国感到英联邦的存在对于英国的助益越来越小,因而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做调整,例如:开始限制英联邦公民入境,撤销海外发展部等。

对于英国而言,英联邦的离心已经预示着三环外交的破产,而英美特殊关系的衰落则将这个事实变得确凿无疑了。为了维护与美国的“特殊关系”,英国付出的代价并不低,在帝国外承担了过多的责任,在经济上较少考虑回报和收益,从而背上了不应有的包袱。早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创建时,有两种方案,一是美国的怀特计划,二是英国的凯恩斯计划,二者对战后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提出了各自的设想,但是凯恩斯计划由于美国的反对而不得不被放弃。除此之外在 1947 年日内瓦谈判中,“美国以马歇尔计划下的援助为讨价还价的筹码,使英国在帝国特惠制问题上做出了实质性的让步,这成为帝国特惠制崩溃的滥觞。”①如果说这些还可以忍耐的话,那么苏伊士运河危机就不得不使英国重新思考与美国的关系了。当时美国对英法动武的行为表示强烈反对,英国首相艾登气愤地表示:“在联合国大会中带头采取反对以色列、法国和英国行动的不是苏联,也不是任何阿拉伯国家,而是美国。”②

对于英国来说,英国在这场危机中的失败标志着英国“三环外交”设想的破灭,从而迫使英国重新思考战后一直奉行的对外政策。现在答案很明显,对英国而言,美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盟友,却不大可能为英国提供一个全新的未来前景,更不可能帮助他赶上时代潮流。与之相反,英国对美国的过度依赖恰恰表明了英国的衰落与无助。“对于许多英国政治家及其他人来说——而不仅对麦克米伦本人——他们越来越明显地感觉到,多多少少,他们国家的未来在海峡对岸。”③很显然,尽管心不甘情不愿,留给精明的英国人剩下的选项就是去寻求欧陆的支持。对他来说,这是下策,从心态来说,尤其如此。这也预示着英国与欧共体的离离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