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三亿论文网 > 免费资料 > 参考文献 > > | 实习报告 | 开题报告 | 写作技巧 | 任务书 | 谢词致谢 | 答辩资料 | 调查问卷 | 参考文献 | 免费论文

到底要不要生二胎

更新时间:2018-06-06来源:www.eeelw.com 责任编辑:三亿论文网

 本文主要探讨的是二胎家庭中青少年作为长子女的同胞接纳度现状以及相关影响因素。通过对宁海县城区中 6 所小学 152 名小学生的问卷调查,包括对调查对象的家庭基本情况和对手足同胞关系的了解,分析青少年作为家庭中的长子女所表现出的对“二胎”观念、情感、态度、行为倾向的异同。通过对青少年拥有弟弟妹妹前后状况的对比,研究发现青少年存在冲突的同胞关系是受到主观因素包括性别、年龄的影响,以及客观因素包括家庭、学校、同辈群体、社会环境等的影响。最后,针对青少年同胞接纳度的现状,提出相应建议,让家庭中的第一个孩子学会做哥哥姐姐的角色。

 

到目前,国家“全面二孩”政策的开放已有 1 年多,有关调查报告显示,45.6%的育龄家庭有生育二孩的意愿。到 2017 年,包括之前受惠于“单独二孩”政策的人群、农村户口的政策范围内可生育二孩的人中,有一部分育龄人口已经出生或正怀有二胎,那么原来独生子女在这些家庭中已经不再是独生子女。

受多方面的影响,诸如原独生子女被分享了原本投注在自己身上的关注、父母缺乏养育多个子女的经验等,一些作为长子女的青少年在处理同胞关系中表现出一些极端反应甚至出现社会化问题。渭南某 12 岁女生留下遗书,从小区楼顶坠下身亡,意在以这样的方式反抗父母生育二胎;一对安徽的夫妇被迫在保证书上签字,给大女儿承诺“我保证永远第一喜欢我家某某(大女儿的名字)”……这样长子女用极端方式阻止父母生育二胎的例子被媒体曝光的还有很多。由于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时期,在这一阶段也极易收到外界因素的诱导,若对其反应处理不当,对青少年本身乃至整个家庭都会收到严重的打击。

本文将通过问卷调查,结合社会化相关理论对二胎家庭中长子女同胞接纳度状况进行分析,找出其行为变化产生的原因,对青少年本身、其家庭、社会等提出相应建议,引导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一)研究目的

通过对宁海县抽查的 7—12 岁二胎家庭中长子女同胞接纳度的调查,了解青少年同胞接纳度的总体情况,分析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不同家庭环境的处于青少年期长子女所表现出的同胞接纳度情况及差异。

对影响青少年同胞接纳度的不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更深程度探究影响青少年同胞接纳度的原因;探究最有利于兄弟姐妹之间建立和谐同胞关系的方法,引导父母对长子女负面情绪做出适宜、适时、有效的反应以及措施。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关于原独生子女在二胎家庭的同胞关系的研究目前尚缺乏理论指导和实际经验,需要我们加强对原独生子女接纳弟弟(妹妹)的研究,从而给生二胎准备的父母提供切实、有效、富有针对性的指导,也为青少年同胞接纳度研究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2.现实意义

据有关调查统计,2012 年,全国出生人口中的独生子女比例已占到 64%。周围的成长环境让他们逐渐意识到,“独生”才是常态,而有个弟弟和妹妹,反而成了另类。而随着 “全面二孩”政策的施行,“二胎”新成员的加入让他们突然变成了事实上的非独生子女。这部分人群,思维上还是把自己当成独生子女,以这种心态去迎接二胎的到来,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无法适应心态的变化,从而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以 80 后为主的育龄人群大多数是“独一代”,由于他们缺乏养育多个孩子的经验,对“二胎”出生后长子女出现的各种问题手足无措,造成子女的个性失常,甚至发生社会化同一性危机。

本文结合社会化理论对青少年处理同胞接纳过程中的行为和心理状况进行分析,找出其出现焦虑和抵触心理和行为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消除他们成长中的不安全隐患,增强安全感,使他们能够尽快适应哥哥姐姐的社会角色。同时,也为将来更多想要再生一个孩子的家庭提供必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三)研究现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中国人口政策从计划生育到政策到单独二孩,再到现在的全面二孩政策,是否选择生育第二个孩子问题再次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家庭中长子女的极端反应也成为现今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 

1.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目前对青少年同胞接纳度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对青少年同胞接纳度的影响 

风笑天探讨了由独生子女与父母之间构成的亲子关系是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最重要的沟通方式。因此,当原独生子女家庭添了一个新的成员,亲子关系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孩子们的同胞关系也会受到影响①。 

陈斌斌等在分析长子女从独生子女在向同胞关系过渡时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时发现,在二胎家庭中出现了独生子女家庭所没有的独特的家庭环境,比如父母对孩子的差别对待、兄弟姐妹关系调节等等②。 

王立君则从同胞关系和婚姻关系入手,他认为拥有姐妹或兄弟有利于培养小孩发展如何处理关系冲突及站在他人角度想问题①。一个人拥有的同胞数量越多,则拥有更多机会来锻炼提升人际关系能力。这种关系同样对于维持持久的婚姻关系至关重要。 

(2)学校对青少年同胞接纳度的影响 

戴旒茜认为,校园教育不仅是以教科书作为学生学习的方式和手段,更应是一种适应于青少年社会化发展规律的开放式教育。校园教育由于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教材、有专门的教育时间和教育活动的教育过程,所以是一种主动、积极的教育,在青少年成长中起着主导作用。学校对青少年的各种教育影响将投射到家庭中,因此,家长对子女的教育要依靠教师的指导和帮助②。 

(3)同辈群体对青少年同胞接纳度的影响 

邹琳从青少年的同胞关系入手,认为兄弟姐妹间是更加典型的同伴关系。兄弟姐妹每天朝夕相处的时间长,而且相互间性别和年龄的差异以及性格的不同,有更多的对待同一事件的机会和更多被对比、参照的机会,相互间的影响必将更加深入③。 

邹弘④在研究中发现,同伴关系与同胞关系之间存在一种“补偿”机制。同伴关系是儿童社会能力发展的重要背景,是满足社交需要、获得社会支持和安全感的重要源泉,同伴交往经验有利于青少年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发展。同伴关系还起着行为强化、榜样学习和社会比较的作用。同伴之间的竞争、冲突提高了青少年的社会认知能力,而这种社会认知水平的提高能帮助青少年建立积极的同胞关系。 

(4)大众传媒青少年同胞接纳度的影响

青少年的社会认知极易受到诱导。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中提到:“人类的大多数行为是通过观察而习得的。”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对青少年社会化过程所产生的负面效应越来越受到重视。大众传媒一味追求新闻效应的现象,容易使广大青少年造成对社会认知的错觉,且大众传媒不顾事实的肆意炒作,在青少年社会认知中造成不好的影响。 

2.以往研究述评

目前对青少年同胞接纳度影响因素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青少年社会化中家庭结构、家庭教育方法父母、家庭氛围、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大众传媒、独生子女等等。这些研究已经对青少年同胞关系概括得非常详尽。随着时代的发展,政府放开了二胎政策,由于时间不长,所以次子女的出生对原独生子女同胞接纳度的影响这方面的研究较少见。  

政府放开二胎政策,改变独生子女家庭模式,无疑是解决独生子女教育问题的最好模式。那么如何让这样的新家庭模式更好的发挥对孩子成长的有利作用,让原独生子女更好地接纳其手足无疑是值得研究的课题。防止并化解次子女出生一段时间内原独生子女的心理问题,缩短其在此期间情绪、行为异常表现的时间,改善其同胞关系状况成为了本研究一定的意义与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