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三亿论文网 > 免费资料 > 参考文献 > > | 实习报告 | 开题报告 | 写作技巧 | 任务书 | 谢词致谢 | 答辩资料 | 调查问卷 | 参考文献 | 免费论文

根据小说改编的电视剧

更新时间:2018-06-20来源:www.eeelw.com 责任编辑:三亿论文网

 中国当代文学和中国电影已经携手走过一个多世纪,在这漫长岁月中,两种不同的文化形态不断地靠近、聚拢,最终走向了联盟。小说逐步转向影视化发展是经济发展规律和文化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两者的不解之缘也经历了一个漫长且复杂的过程。一方面影视小说出版时通常选取相关影视剧剧照或海报作为书籍封面,既是借势影视剧的播出销售小说,也是对影视作品的一种宣传;另一方面,影视剧市场的火热,相关小说的市场也逐渐乐观。可见二者的联姻与市场经济密不可分。

新世纪以来,文学作品改编为影视剧的情况越来越多,这种新的文化现象的产生蕴含着独特的文化价值,有利于文学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重新自我定位,突破发展瓶颈,也为我国电影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目前,学界对新世纪以来小说向影视转化的研究且主要集中在现象描述上,对整体性的探究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研究的范围与视角,但此方面的研究也因此具有了很大的拓展空间。

论文首先对小说影视化的概念及内涵特征进行系统的梳理,使一个多世纪以来小说影视化发展的脉络更加清晰。第二,从不同角度分析新世纪小说影视转化成为主流现象的成因,重点剖析了新媒体时代视图文化发展这一显著要素。第三,小说影视转化现象的价值分析,重点研究这一现象为当前文化市场带来的新契机。最后,对新世纪以来小说影视化现象进行反思,探讨小说影视化传播的新路径,这是本篇论文最主要的写作目的之一。

本篇论文的撰写一方面旨在展现文化发展的新样态;另一方面,也是希望通过重新思考两者未来发展的新路径,为实现小说和影视更好地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小说影视化现象概述

(一)小说影视化的概念及内涵、特征

说到影视与文学的关系时,我们会不自觉地想到文学的影视改编、小说影视化等现象。作为影视小说这种全新的文学样式,也许会觉得离我们很近,但是又有些陌生。我们所熟悉的影视文学指的是“通过广播电视声画媒介,以听觉和视觉传达设计为着眼点,运用文学创作的一般规律、结构情节、塑造形象、营造氛围、抒发感情,给受众以文学审美情趣的文学类型”[1],本文重点讨论的是小说影视化,作为影视文学的表现形式之一,直到 20 世纪 90 年代,中国市场才出现了影视小说这种新的文学样式,虽然出现的时间比较晚,但是生命力很旺盛,发展速度之快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想象,放眼望去,新世纪以来,几乎每一部热播的电视剧或备受追捧的电影都伴随着小说文本出现。新事物的产生总是伴随着众多议论与质疑,影视小说也不例外。但毋庸置疑的是小说与影视的频繁互动与联姻已逐渐成为文坛上一道新的靓丽风景,像有磁力一般不断吸引着众多作家,越来越多的作家也开始将目光聚焦于这一新的文学形态上。影视小说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纯小说,是传播媒介发展下衍生出的全新的文学形态。影视小说在创作的顺序上呈现出从剧本到影视剧再到影视小说的模式,一反传统的从小说到剧本再到影视剧的发展模式。同时,已出版的小说改编为影视作品,在广义上也属于影视小说的范畴。无论是广义上的影视化小说还是狭义上的影视小说,他们的共同点在于小说与影视几乎同时问世,两者形成了很好的市场互动。

小说的影视化与影视剧本一个很大的区别在于受众的不同,小说的影视化以市场与读者为主题,它只有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进行符合市场需求的改编,才便于观众去进一步接受。而影视剧本作为影视创作的基础环节“是用文字表述和描写未来影片的一种文学样式,它为影视导演提供作为工作蓝图的文字材料,导演根据它用画面和音响的摄录和剪辑构成完整的影片。”[2]主要面向的受众是导演、演员和摄制组等工作人员,核心在于创作与表演。并且,影视小说按其文学性还可以分为强弱两类,文学性不强的像《大宅门》,文学性强的像《红高粱》、《高

ft下的花环》等,这一类影视小说会更接近传统现实主义小说,二次创作也使其文学生命力进一步增强。影视小说属于市民文化的范畴,其特点主要表现在:文本上,它是一种通俗性的平面文化;在生产方式上,它是一种与文化工业生产密切相关的商品文化;在传播方式上,通过现代传媒为传播介质的大众文化传播;在功能上,它是一种消费性很强的充满浓郁娱乐色彩的文化。[3]虽然小说的影视化大多伴随着较大的经济利益,不可否认的是它对我国的小说创作和批评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小说与影视的不解之缘

1、小说与影视联姻历史

小说与影视不断磨合与联姻使小说影视化现象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小说的影视改编顺势成为炙手可热的话题之一。

在我国,影视艺术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尤其是在新兴多媒体广泛普及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如电视、电脑、手机等移动端随时随地观看影视作品,影视作品已经成为大众不可或缺的精神娱乐消费品。1905 年改编于《三国演义》片段的《定军ft》是我国电影史上第一部国产电影,也是文学和影视的第一次联姻,此后中国电影开启了自己的发展道路,并且具有十分明显的民族与时代特征。

小说影视化改编的初期阶段即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以前,革命题材文学作品的改编开始霸占屏幕,如《红日》、《红旗谱》等,以中国近代革命历史为背景,进行还原再现、创作,完成了中国文学作品在影视化改编道路上的初步摸索,大部分文学作品的改编均带有较强的政治色彩,创作者的的思想性、个性化特征以及二次创作并未显现,大多为原汁原味地遵从原著。改革开放以后小说影视化电影改编逐渐迈入了新时期,可以称之为小说影视化改编进程的上升时期。政治上的解冻唤醒了文学上的复苏,国家层面的鼓励唤醒了作家的创作激情,加快了一系列优秀小说迈向影视化改编的进程。这一时期无论是对当代小说作品的改编或者是对同一历史时期小说的改编,都已明显的注入了作者主观的思想色彩,政治上的日益宽松使得文学改变的范围逐步拓展,题材和内容均呈现出了多样化色彩,如《边城》、《人到中年》、《芙蓉镇》。与此同时,创作主体开始利用影视这一传播媒介向受众传递更为多样、迅速的信息。80、90 年代,张艺谋、陈凯歌开始崭露头角,凭借自己在小说影视化改编的独到见解,引领着受众价值观呈多样化发展。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受众对消费娱乐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小说影视化改编开始自觉地趋向商业性与娱乐性,电影个性化与多元化发展态势逐步清晰,这也成为作品能否受到受众青睐的重要标准和门槛。进入 2000 年后,小说影视化进入成熟期。

总之,文学与影视联系密切,无论在整体的发展中呈现出怎样的态势,二者已经难以分割,一方面,影视文化的前进无法脱离文学作品的发展独自前行;另一方面,随着传播媒介的发展,人们已经逐渐习惯了充满影像色彩的世界,作家也不得不在时代的浪潮下创新写作的思维和方式,可以说,随着影视时代的到来文学创作也改变了自身发展的轨迹。

2、新世纪后的小说与影视

2000 年后,互联网时代传统文学、青春文学、网络文学和类型文学四足鼎立,受现成的资源、大量的的读者与关注、高回报率的影响,小说影视化改编“求快”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小说影视化改编迎来了成熟期。

新世纪,网络小说快速的成长起来,这种快餐文化满足了大众精神消费的需求。虽然网络文学饱受争议与质疑,但网络小说在各种非议中也逐步发展成熟,其中不乏深度之作。作家艾米的《ft植树之恋》在张艺谋导演的改编下,以影视化的形式为大众展现了一部纯情电影,创造了网络小说改编电影的第一个票房高峰,演员青春干净的形象加之简单的的造型,青涩的情感被表达的淋漓尽致,与小说文本传递出干净、无杂质、纯洁的感情保持了高度一致。自此,部分网络小说改编的优秀影视作品满足了大众的期待,逐渐赢得了大众喜爱与支持。总之这一阶段的小说影视化改编无论是影视传媒技术层面还是改编均呈现出了独特的视角,具备了其他阶段无法比拟的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