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三亿论文网 > 免费资料 > 参考文献 > > | 实习报告 | 开题报告 | 写作技巧 | 任务书 | 谢词致谢 | 答辩资料 | 调查问卷 | 参考文献 | 免费论文

人居环境(改善对策)

更新时间:2018-11-19来源:www.eeelw.com 责任编辑:三亿论文网

 从长期看,在城市边缘区,人居环境的很多不足只是时间问题,二元性被消除是必然的。但是在短期内,人居环境不会有急剧变化,困境也不能立刻得到改善。关于这些困境,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职业教育与就业渠道的拓宽

首先,政府应该重视专业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在加大投资后,相关部门可以开展入岗培训的宣传和培训。居民的职业能力提高,工作环境和生活水平会得到改善,市民化的过程会更加顺利。目前,我国从农村地区迁入城市边缘区的人口,大部分文化程度偏低。在边缘区,拥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迁入人口所占比例非常低。[ 卢晟.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6]边缘区原住民的劳动技能普遍低下。

其次,当在短时间内,环境难以得到改善,可以另辟蹊径,拓宽就业渠道。例如,城南新区的安置小区中,由于原住民不能在短时间内找到合适岗位,大量居民选择成为个体工商户和流动摊贩。小区附近分布着大量无证经营的小吃摊点,这些从业者大多原为小区无业住户。他们彼此熟悉,与居住地天然的近距离优势也使他们容易逃过城管的管辖。然而,由于经营没有得到规范管理,安置小区周围的环境水平急速下降,占道、扰民问题频频出现。自2014年,城南新区建立流动摊点的疏导点。在闲置的厂房、沟渠待填埋处和道路两旁适当的场地中,政府设立疏导安置区,用固定的集中场地来疏导摆摊设点的人员。这一安排不仅改善了市容,而且顺利的解决了一部分原住民的就业问题。

职业教育的投入和妥善的就业安排,可以改善原住民的生活水平和竞争能力。随着生活水平和竞争能力的提高,安置区的居民对城市生活的参与热情将会提高,并且进一步地,开始适应具有城市特色的社会关系。他们最终因此更顺利地融入了城市。另一方面,居民工作效率的提高促使边缘区的经济结构得到更好地优化,城市化进程也得以更顺利地发展。

(二)树立文化整体认同

首先要寻求一个大的整体环境的文化氛围。

城南新区虽然是新的城区,但是不会脱离盐城整体的文化环境。淮剧文化有着两百多年的历史,以江淮官话中洪巢片系的当地方言为演唱基础。由于方言的基础,淮剧在盐城的众多文化中极具代表性和传播性。聚龙湖东北角的清风园中,当地政府规划出一座以明清风格为主的四合院,并将其建为淮剧博物馆。这座博物馆的建立,使原本集中存于艺术团的淮剧文化,渐渐走入大众视野。博物馆不定期地邀请戏剧大家表演,城区的各年龄阶段、各社会阶层的票友也会积极参与交流。对于不懂淮剧和不欣赏淮剧的人群,淮剧在其中的认知度也大大提高。在城南新区,淮剧的认可度比在农村地区和城市中心、各县城的认可度高得多。这种本土文化的复兴,不仅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提高了他们整个新区的文化认同感,也加强了居民对这片城区的归属感。

其次要鼓励建立立足于本土文化的新市民文化。这种新市民文化,一方面对原有的市民文化部分吸收,一方面充分挖掘本地特色文化。这种文化也提供给外来流动人口一个参与文化建立的机会。独有的区别于其他地区的文化建设,有利于树立边缘区居民的文化自信。

最后要营造包容的文化氛围。新居民互相熟悉需要一个过程,人际摩擦的减少也建立在包容氛围的基础上。例如,居民社区可以举办一些集体活动,如广场舞、太极养生等。这些活动虽然简单机械,但是群众参与度大,参与意愿强。这些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建立和谐融洽的社区人文环境。

(三)发展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是个新兴概念。通过各项信息技术的运用,城市的管理和运行得以长远、和谐、可持续地进行。[ 顾朝林. 低碳城市规划发展模式[J]. 城乡建设,2009,11:71-72.]它的运作模式在城市空间布局上影响深远。这个理念的提前规划应用可以进一步改善居民的居住空间。

首先,随着网上银行、网络购物的运用,居民的生活消费方式开始改变。这一变动可以解决边缘区部分居民的就业问题。另外,由于厂家直供、无实体店经营的出现,边缘区对于服务业设施的规划得以调整,居民的居住空间的布局也可以得到更合理的预期规划。[ 马金鹏.互联网对城乡一体化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浙江海洋大学,2016]

其次,信息资源的共享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由于工作形式的多样性,居住区的区位对其房价的影响力变小,居住区的居住分异和隔离得以减弱。城市边缘区的居住空间结构得到进一步的优化。

再其次,智能交通系统使居民出行飞跃式提升。由于边缘区的居民出行方式和广度都有了质的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也得到了提高。与此同时,随着交通的优化,边缘区的运转效率提高,土地利用也得以集约优化。

最后,由智慧城市衍生出社区智能建设,社区智能建设使居住空间的优化落到实处。可以想象,当空调、除尘系统、供水供电等社区设施都得到智能信息化的中央管理,边缘区的各个社区将改变其规划模式,居民的生活水平将会得到跨越式提高。

城市边缘区在规划建设前是一张白纸,有着无限可能。智能城市的建立在城市边缘区受到的阻力最小,也最有可能实现。

(四)适当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这种改革的目的,是在社保、教育、住房等多个方面,逐渐弱化由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带来的不公平。[ 刘欣辉,朱思明.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民工市民化路径选择[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24(8),113-115]城市户籍居民可以享受大部分公共品和公共资源。他们可以享受更好的医疗保险和住房保险,其子女也拥有高质量的教育资源。而与此同时,农村户籍居民几乎无法拥有此类福利和待遇,他们被变相排斥在这个城市之外。但是,我们要清晰认识到,户籍制度是个历史遗留问题,是难以短期之内得到解决的。在现阶段,户籍制度只能进行一定程度的弱化。

首先,政府应当弱化有户籍限制的各种公民权利。其次,政府应建立和完善有替代性的人口管理制度。最后,在前两项进行的同时,政府仍然要继续深化户籍制度的改革,以期在将来能够取消人口市民化的歧视性政策,消除相关制度障碍。

wWW.EEELW.COm

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广泛、深刻的进行,城乡二元体制已经失去作用。毫无疑问,二元体制会严重阻碍我国的工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二元体制存在的地域,矛盾频发,冲突激烈。由于大量的资金涌入,城市边缘区正在城市化进程中逐渐成为下一个新的城市中心。但是,地域上的表面的城市化不能代表城市化进程的圆满完成。所有生活在城市边缘区的居民正同时受到城市和乡村各方面的影响。新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和管理机制亟待建立,这个地带将会是所有地域系统中最不稳定的一部分。

我国正经历着,由城市化发展导致的,社会和经济上的全方位转型。随着时间的推移,各个地域的城市空间结构正逐步演化并开始成型。然而,无论边缘区的空间演变和发展方向如何复杂,城市始终是人的城市,决定城市边缘区最终走向的,也始终是生活在边缘区的居民。只有规划得当、改善人居环境,使边缘区的自然、经济、社会系统相辅相成,各个社会群体才能和谐共处。当每个社会群体都找到各自合适的定位,才能产生归属感、最终融入城市。同样,只有当各个群体的真正地完成市民化,城市边缘区才会成功转变为真正的城市,实现动态的城市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