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三亿论文网 > 免费资料 > 参考文献 > > | 实习报告 | 开题报告 | 写作技巧 | 任务书 | 谢词致谢 | 答辩资料 | 调查问卷 | 参考文献 | 免费论文

傅山书法(楷书艺术风格)

更新时间:2018-12-14来源:www.eeelw.com 责任编辑:三亿论文网

 [摘要]:傅山不仅是一位狂草大师,同时也善楷书。他的楷书端庄厚重,朴茂谨严。字形结构突出宽博,沉雄稳健,大义凛然,不以俏丽逢迎名世。他的笔法继承了颜真卿的笔意,而又在此基础上添加自己的意愿。从他很多楷书作品中可以看出他的笔法外拓,圆多于方,线型圆浑饱满,张力感强;藏头护尾,涩笔而行,含蓄圆润,却有不失力度的用笔。作为晚明遗民,不论为人处事,还是研究学问、创作书画,这与他清高倔强的人格是分不开的。

[关键词]:崇古、宽博、浑厚、茂密、“四宁四毋”

 

明末清初时期,时局动荡不安,许多的汉族士大夫面对明朝灭亡、清朝取而代之的残酷现实,出于无奈,只能改换门庭、投靠新主。傅山作为少数民族感情强烈的汉族知识分子,参与抗清活动。他访古碑学,学习王羲之、颜真卿的书法精髓,作为遗民,不论为人处世,还是研究学问、创作书画,都表现出他清高倔强的人格。他遗民的身份和倔强不屈,孤傲不群的性格,使他的书法也成了他人格形象的表现形式。

一、“师古”不“泥古”

傅山自幼学书,先从晋唐楷书入手,他在晚年回忆道:“吾八九岁即临元常,不似。少长,如《黄庭》、《曹娥》、《乐毅论》、《东方赞》、《十三行洛神》以及《破邪论》,无所不临,而无一近似者。最后写鲁公《家庙》,略得其支离。又溯而临《争座》,颇欲似之。又进而临《兰亭》,虽不得其神情,渐欲知此技之大概矣。[ 程瑶田《九势碎事》]”。傅山不是一个谨守成法、亦步亦趋的人,所以临摹古帖多不能相似。重继承但不守旧,这是他学习古法的中心思想。他说:“字亦何与人事,政复恐其带奴俗气,若得无奴俗气,乃可与论风期日上耳,不惟字。[ 《傅山全书》册1]”所谓的奴俗气,就是指奴颜碑膝,拾人牙慧,献媚取宠,随波逐流。书法贵在能革故鼎新,抒发自我的个性,表现自我的新意。做人能崛傲不俗,写字也能挺然自立,不攀附他人。傅山的书法秉承了晚明以来摆脱技法规则束缚、注重个性宣泄的特征,并能把这种追求发展到极致。他青年时期学过赵孟頫,而且一学就像,但是从心底鄙视其为人,继而学习颜真卿的楷书,所以他的楷书得力于颜真卿,但只吸收了颜体的博大庄严、神凝气重的精神风貌,用笔、结体细节则一任己意发挥,全无描头画脚的拘谨和工整平稳的造作之态。傅山所主张的是有继承有创新,由故而新,他将继承和创新这两个矛盾的侧面有机的调节在相辅相成、互为前提的统一体之中。他重视继承,并且提出了取法乎上的原则,寻理探源,远追三代秦汉,师法篆籀隶分。他曾说过:“不知篆籀从来,而讲字学书法,皆寐也”[ 《傅山全书》册1]。“楷书不自篆隶八分来,即奴态不足观也”[ 《傅山全书》册1]。“楷书不知篆隶之变,任写到妙境,终是俗格”[ 《傅山全书》册1]。傅山从学习赵孟頫逐渐转变到学习颜真卿,从秀媚到厚实的书风转向决定了他的楷书书法风格宽博,浑厚的形成。

二、结构之宽博

    傅山的楷书融会了颜氏的“支离”和“劲瘦挺拗”,形成自我独特的楷书风格。字字不媚不巧,不安排、不轻滑,达到大拙而大雅、真率而淳朴的境界。也即傅山一生提倡的“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的书法理想境地。

   他的《小楷千字文》(如图一)的笔法继承了颜真卿的笔意,结构比较宽博,浑圆一体,气势磅礴,注重字的充实美,颇有庙堂之气。其中一些字的横折之后,尽力向内弯转,待有一定强度之后,继而向下方伸展(如图二中的“调”、“月”、“冈”等字),与左侧撇划相对应,既表现了力度,又有较强的韧性,耐人品味。捺尾不作过多的修饰,以保持其自然与厚重的感觉(如图三中的“芥”、“辰”、“张”等字)。这些用笔正是体现了傅山所说的“宁拙毋巧”,很多笔划十分自然,没有加多余的修饰,因此显得即古又拙。

图一  图二  图三

   中楷楷书册页《阿难吟》(图四)中的字的笔划丰腴、宽博、浑厚。有史以来,在帖学的书法传统中,楷书的许多笔划的结尾带钩。钩是楷书作品中最具有装饰性的笔划之一,而在傅山的作品中,许多钩笔都被省略掉了,这种写法在楷书中是极不寻常的。因为省去了钩笔划,使他的作品的装饰性大大减少,所以使作品看起来即原始又古拙,也是形成他结体宽博的风格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此册页中有很多字的结体其实都不好看,可以用丑来形容也不为过(如“颊”字),傅山所说的“宁丑毋媚”在此册页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右侧的“页”的整体势偏下,虽然就单个字来说不好看,但是放到整章里面却又很和谐。其中还有很多字的结体并不好看,如图四中的“如”字和“容”,结字很空,用“宁支离毋轻滑”形容非常合理。

三、笔法之浑厚

   傅山的《竹雨茶烟联》(图五)是现存于世的大楷作品。此幅楷书楹联雄健奇逸,浑厚古朴,多用藏锋圆笔,寓刚于柔,篆籀之气充溢其中,精气灼人。笔线的奔畅淋漓与左右纵横成为主要构成基调,占有全篇。书写自由却又不失整体。字体苍劲饱满,赋予形态,整个画面饱满浑厚,笔法自如,每一笔都是用心的创作,组成了一个充满意境的艺术精品。其中“烟”、“雨”、“书”、“声”饱满的结体和淋漓的用笔给整个楹联增添了许多古穆宁静的气息。而“茶”、“月”、“韵”向左倾斜的奇特造型又给作品带来一种跳动的美感,十分和谐的融入到整个作品中,透露出一股高雅秀逸之气,意象深远。整幅作品的的用笔随行率意,不做作,用“宁直率毋安排”来形容十分贴切。

 图五

   他的《小楷千字文》的字形结构突出了一个“厚”,沉雄稳健,大义凛然,不以俏丽逢迎名世。(如图六中的“鞠”、“贤”、“万”等字)。结字显横向、浑厚,意味更加淳古。有些笔划已经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比如捺笔、“走之底”笔划更为短促。“鞠”字和“万”字横折钩内敛,圆润的转笔,粗重的笔划使得整个字的厚度提升,因此突出了笔法的浑厚。“贤”字上半部分左右错落,而且间隙较大,但是通过下面的“贝”字的穿插和向右压的势使整个字十分的欹特。

图六

   傅山的作品多以狂草为多,真书细楷不可多得。他的小楷《金刚经》(图七)精严古朴,出于魏晋,法度谨严,格调疏逸隽永,可谓极构。其运笔锋锷内敛,精益求精,结体自然,不事安排,活泼生动。左右结构的字任其宽,写得宽放扁平(如图八中的“卫”、“佛”);上下结构的字任其长,写得伸展瘦长(如图九中“尊”、“寿”、“善”)。其笔画方圆并用,自然流畅。竖画较粗,正如他说小楷的“柱笔著纸”一样,力度很强;横画较细,有的微弓,富有弹性。整体上字呈横式,醇厚朴雅,可以明显地看出钟繇、王羲之、颜真卿等的影响。本册经李削凡、严群递藏。首尾各钤二人名章与收藏章多方。

四、章法之茂密

    从傅山的《庄子》wWW.EEELW.COm《逍遥游》(图十)篇中我们能看出正宗的颜真卿楷书风格:点画厚重沉实,结体宽博稳重,字体的支离感十分明显,有些字体具有欹侧之感(如图十一)。其章法布局字距拉的比较开,行距紧凑,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有写到“古人论书,以章法为一大事,盖所谓行间茂密是也”[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人们在鉴赏书法作品时,第一眼的印象便是章法,傅山的《逍遥游》中用笔洁净,结构平稳,笔势流贯,字势往右上倾斜,却又不失重心,率性而为。

    《阿难吟》(图四)的章法布局也可以用茂密一词形容,章法布局即随意又有法度,乱中求平衡,用他所说的来形容就是“宁直率毋安排”。字句行距都很小,但是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相互呼应、照顾,逐格字之间布白、行间之布白,点画与点画之间顾盼呼应,字与字之间随势而安,行与行之间递相映带,神完气畅,精妙和谐,有“字里金生,行间玉润”的效果。

五、结语

   傅山学习书法是先从楷书入手的,这与当时的科举考试重视小楷的风气使然,也与他父亲以教书为业有关。并且对楷书有许多真知灼见,都能鞭辟入里,发人深省。他说:“楷书不知篆隶之变,任写到妙境,终是俗格。钟王之不可测也,全得自阿堵。[ 《傅山全书》册1]”这句话说钟繇、王羲之楷书之所以写得好,是得自“知篆隶之变”,使用篆隶之法来写楷书。他还说:“楷书不自篆隶八分来,即奴态不足观矣。[ 《傅山全书》册1

]”他反复强调楷书必须从篆隶中来,写楷书须先悟篆隶的笔法笔意,不然就是“俗格”、“奴态”,而不足观。楷书是从篆、隶书演化而来的,写楷书要了解楷书字的来龙去脉,增加楷书中篆隶的笔意,就可以具有厚重古朴的气息,避免柔弱飘忽的弊端。傅山性格决定了他不是一个恪守成法的人,他天性豪迈,于法度严谨一路难于格入。他力倡真率,崇尚古朴;注重人格,反对奴气。曾经还痛斥赵孟頫书法软美浅俗,并对董其昌也一概予以否定。他的书法中所表现出的放纵遒迈的用笔、浑厚古朴的结字以及满纸龙蛇的章法,充分的体现了他那倔强、耿直、狂放不羁的人格魅力。他的书法是以强烈的人格感召力、横扫千军的气势和过人的才气,掩盖了自己在技法上的不足,在清初书坛的繁荣上有功不可没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