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三亿论文网 > 免费资料 > 答辩资料 > > | 实习报告 | 开题报告 | 写作技巧 | 任务书 | 谢词致谢 | 答辩资料 | 调查问卷 | 参考文献 | 免费论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毕业论文总结

更新时间:2017-05-02来源:www.eeelw.com 责任编辑:三亿论文网

 从2016年9月确定毕业论文的题目到2017年5月毕业论文经过反复修改最终成文定稿,经过九个月的努力,这篇论文终于如期完成,在此要首先感谢我的导师顾军教授,顾老师工作十分繁忙,但仍经常抽出宝贵时间对本文的写作耐心给予重要的指导和帮助。在此还要特别提出的是,本次论文的选题也是出自于顾军教授所主持的2016年暑期的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调研,本次论文前期的大量调研工作是在这次暑期的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调研中完成的,也是从这次调研中,自己从一个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概念一无所知的门外汉,到如今对非遗小有认识,并从中对一些项目的传承与保护有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再到最终选取北京金漆镶嵌的技艺传承及工艺特色作为自己论文的题目,这些过程是由连续性的,是一脉相承的。所以在如今对毕业论文的写作进行系统总结的时候,其写作的过程应包括2016年暑期的这次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调研,它是整个论文写作十分重要的初期选题调研阶段。

2016年暑期的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调研包括历史系05级和06级的二十几位同学,我们分别来自不同的区县,根据家的所在,组合成组,确定各自想要调研的区县。我所参与的组此次负责的东城和朝阳两区。说到这次调研的目标就是要完成一个有关于各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基础性资料的数据库,再针对每个区的实际情况,以区为单位撰写一份调研报告,对各区今后的非遗传承与保护工作提出自己的对策方案。具体步骤就是首先通过查阅相关书籍和上网查阅相关网页对于区内的文化遗产数量,名称,所属级别及简单概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初步遴选一个即将准备要去实地调研的项目目录,搭建一个非遗调研数据库的骨架。确定所要填写完成的项目名称,然后通过与北京市及各区县负责非遗工作的同志进行面对面地交流,获取一些所要调查区县非遗项目的纸质及电子资料,据此确定下一阶段所要重点实地调研的项目,初步填写大部分数据库中的项目内容,比较全面地了解各区非遗项目的概况,将没能填出的项目和想要在实地重点调研中所要了解的问题记录下来,最后实地调研走访传承人,收集他们的口头资料,记录他们在各自非遗项目保护与传承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实际的困难,以及需要政府和社会在他们各自的非遗项目保护与传承过程中给予何种优惠政策和支持一一记录下来,之后一边整理这些在实地调研得到的资料,一边进行深入的思考,最终提出相关问题的对策,完成分区的非遗资料数据库,完成本组分区的非遗调研报告。其实在前期查阅相关文献的时候,已经有了选取北京金漆镶嵌这一项目作为自己毕业论文选题的想法,首先北京金漆镶嵌非遗项目从师传系统,工艺技法和艺术风格都直接传承明清宫廷漆器艺术,具有巨大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早在明代,他就已是北京传统工艺美术的代表性作品了,与景泰蓝等其他七项北京传统工艺美术一起,并称“燕京八绝”。在查阅相关网页时又得知,刚刚获批为全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从北京传统工艺美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两个方面都极具典型性,再加上当时我们实地调研时要配合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写作有关于北京金漆镶嵌在奥运小屋中所设展品的相关文章,所以事先中心负责同志与北京金漆镶嵌厂方面做了协调,调研时厂方同志热情主动地接待了我们,给予了我们大量地有关金漆镶嵌历史现状和非遗申报的各种纸质和电子资料,并耐心细致地回答了我们提出的各项问题,此次走访调研获得了大量的实物与口头资料,进一步坚定了自己选择北京金漆镶嵌作为毕业论文选题方向的想法,只是当时还没有决定从项目的具体哪个方面入手分析项目的保护与传承,但通过暑期调研实地采访获得的大量采访和前期相关文献的大量查阅,已基本上完成了论文的前期选题调研和收集资料的工作,开展北京金漆镶嵌这一毕业论文选题的时机已经成熟。

开学以后,我便上报北京金漆镶嵌为自己的毕业论文选题方向,确定了顾军教授为我的毕业论文指导教师。通过与顾军老师的协商,接受顾军老师的指导建议,最终选取北京金漆镶嵌的技艺传承和工艺特色两个方面作为入手分析项目保护与传承的具体方向,确定北京金漆镶嵌的技艺传承与工艺特色作为论文的最终题目上报学校。很快,就又在上交论文开题报告时确定了论文的课题任务与目的,总结了目前学术界对于此项目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本次毕业论文写作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论文课题的任务就是通过对历史上有关金漆项目文献的归纳与整理和对其工艺过程的实地调研与采访,总结出这一项目的技艺传承及工艺特色的自身特点,目的是通过对其自身特点的研究,提出其保护与传承的,具有针对性的对策与方案。在分析学术界对此项目的研究现状时,我发现在新兴的非遗保护与传承的研究中,已经提出了针对具体项目的自身特点的时代性研究要求,过去的已有的研究成果,已不能适应当前的现实需求。经过前期选题调研,满足这样要求的专著仅有近年出版的《北京金漆镶嵌》一书,而在学术论文方面可以满足要求的更是处于一个空白,如能在这方面的论文写作上有所突破,所能取得的研究成果一定会具有相当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在论文正文的写作中,我将论文分成了三个大的部分:何为金漆镶嵌,金漆镶嵌的技艺传承和北京金漆镶嵌的工艺特色。第一部分,针对大部分非漆器专业人士对金漆镶嵌概念的不熟悉,着重了介绍金漆与镶嵌两种技法的概念以及金漆镶嵌概念的由来及所辖范围,初步介绍了金漆镶嵌作为一种技法,具有历史绵远,生命力强,具有宫廷风格,皇家风范,技法繁多,分工细致等诸多优点,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第二部分讲述分析金漆镶嵌的技艺传承过程,本文打破以往在非遗保护研究中在论述技艺传承时,单纯借助传承人体系这种唯一的描述方法,而是根据北京金漆镶嵌项目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决定引入技艺传承体系和地域传承体系的另外两种描述方法,与传承人体系一起更好地完成对于北京金漆镶嵌的技艺传承的描述工作,北京金漆镶嵌历史上只有在民国宫廷漆器艺人流入民间开办作坊开始,才有谱系基本明确的传承人描述体系,这与北京金漆镶嵌厂是在民国各作坊的联合基础上成立这一事实不无关系,况且由于时代接近,远离了宫廷秘不传人的封闭环境与要求,也便于将具体的师承事实保留下来。但是考虑到实际在民国以前北京金漆镶嵌在元明清三代已在北京流传八百余年这一事实,之前由于年代的久远,文献的缺乏,传承人已无从考察,但技艺的革新却在这八百年间从未中断这一事实,脉络十分清晰,而且,现在的非遗保护与传承已提出了挖掘整理历史上曾经出现后又失传的技法的要求,这时对于金漆镶嵌两种技法的源与流必须做到心里有数,于是,在民国以前的技艺传承分析中引入技艺传承体系势在必行。传承人体系则依托已有的研究成果,通过实地调研的口头资料,清晰明了,言简意赅地表达出来,这属于前人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已非重点,无须赘言。进入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北京城市的发展,传统工艺美术行业的一度萎缩,北京金漆镶嵌的经营与生产出现了在东城与朝阳两地分离的局面,在新的形势下,北京金漆镶嵌若想继续自己的保护与传承,就既需适应地处内城,古迹众多,传统文化十分发达的东城区的发展特点,又需适应商业服务业十分发达,现代艺术气息十分浓厚的朝阳区的发展脚步,所以在此时期,北京金漆项目逐渐兼具两区非遗项目的一些传承与保护的特点,在现代北京金漆镶嵌技艺传承分析中,地域传承因素影响不小,也应自成体系,成为全面分析的一部分。在后面工艺特色的分析中,通过对古代漆器主要产地变迁的分析,得出主要漆器产地靠近统治中心这一规律,并且历史悠久这一事实,有力证明了北京作为漆器主要产地的一种必然性,进而在近现代的发展中,近代作坊分布深受北京地域东富西贵特点的影响,后又不断受到北京地域特色的影响,形成了北京地域色彩十分浓厚的北京金漆镶嵌的工艺特色。在这一系列分析中,地域因素更加浓重,更加说明在北京金漆镶嵌的技艺传承及工艺特色的分析中,地域传承因素的不可或缺。第三部分总结分析北京金漆镶嵌的工艺特色,共总结了三点。第一点从北京金漆镶嵌的传统工艺和用料角度出发,得出了用料讲究,做工精细的结论,但也揭示了近年来原料日益匮乏,只得采用尽可能质量相近的木料已最大程度保证产品品质这一生产经营中的窘境。第二点通过对几种技法的描述与分析,通过介绍当代以来北京金漆镶嵌厂在扩展作品题材的新成就,得出北京金漆镶嵌手法技艺多样,题材广泛的工艺特色。将西方历史引入作品创作以及在题材扩展中与技艺手法的创新发展相互促进都是新时期北京金漆镶嵌出现的新特点。第三点则是再次通过新时期新作品的成就,再次强调北京金漆镶嵌技艺革新不断的工艺特色,并且引入地域传承因素分析出在这一过程中,依托北京的稳定的政治地位和独特的地域特征,形成了北京地域色彩十分浓厚的工艺特色。

在结语中,根据前面分析出的北京金漆镶嵌的技艺传承及工艺特色,提出其保护与传承的对策与方案,第一点提出提高对这一项目保护与利用工作重要性与迫切性的意识,这一对策既出于思想性,也出于全局性,是一切对策方案的行动指针,更基于北京金漆镶嵌北京传统工艺美术代表性作品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位,它是祖国的宝贵遗产,第二点便是在工艺特色分析中揭示出的原料匮乏问题,北京金漆镶嵌历来用料讲究,做工精细。没有持续稳定的原料供应,保护传承无从谈起,所以希望政府和社会有计划有步骤地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和措施,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媒体要广泛宣传产品巨大的历史文化内涵,帮助企业扩大影响力,有力促进一些实际生产困难的解决。第三点强调产品在把握传统工艺和产品保护的原则。即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数量上采取适度原则,防止做滥。第四点重视其技艺档案的保护与整理工作,文中提出了一些具体方案。这一点是在技艺传承体系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的。第五点提出积极培养后备人才,保护好技术人才这一技艺与传承工作的生命线,文中提出了一些具体方案,这一点是根据传承人体系分析得出的。最后一点提出生产方式上要因地制宜,这还是根据近年生产与经营异地的情况,地域传承因素的变化所提出的。这不仅是针对现在,而且在未来一旦再出现这种类似的地域传承因素变化的情况,这一点都是应对变化的一个指针。

论文最终完成了,其间经历了一些困难,但都经过自己的努力和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与帮助下都克服了,篇幅有限,在这里就不赘述了。还有更多有益的经验可以分析,除了在文中提到的,还有就是毕业论文要及早动手,将毕业论文的选题尽可能地和四年平时学习和调研等活动结合起来,真题真做,这样才可能写出有质量的论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