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三亿论文网 > 免费资料 > 开题报告 > > | 实习报告 | 开题报告 | 写作技巧 | 任务书 | 谢词致谢 | 答辩资料 | 调查问卷 | 参考文献 | 免费论文

校园流行语

更新时间:2019-06-12来源:www.eeelw.com 责任编辑:佚名

 校园流行语是学生在学校这个特定的环境中所使用的语言形式,它反映了现代大学校园生活的新特点。近年来,校园流行语文献论述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校园流行语的背景与研究现状;二、校园流行语的分类;三、校园流行语的特点。我们可以看出,前人的研究集中在校园流行语的特点与分类上,但关于讨论校园流行语修辞手段的论文相对较少,并且缺乏详细的探讨。

贺萍(2007)指出校园流行语是客观的,它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但它同时又是主观的,它需要我们去征集, 去提炼, 去推广, 去建设。借鉴相关理论,她从校园流行语的分类、特点以及所反映的心理状态来探究校园流行语[1]。张学会(2008)对校园流行语的研究是通过对所收集的语料进行构形形态和语料类型统计分析,从而对校园流行语的内部构成形成一个直观的认识,然后以社会文化为依托剖析当代大学生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困惑,并探讨校园流行语现象对我们今后青年一代的教育工作和校园语言规范工作的启示与影响[2]。

李兰兰(2014)指出通过调查学生对校园流行语所持的态度和理解程度,主要阐述了校园流行语的背景和特点。研究结果表明;校园流行语不仅反映了现代校园文化的某些特性,也反映出青年学子们特有的心理特征、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从而根据这些变化分析校园流行语产生的影响[3]。 宋红华(2013)对校园流行语的研究,以不同的学者研究为参考,着重阐述了校园流行语的分类,通过对语料的分类分析,对校园流行语的特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叙述[4]。

赵亿(2013)对校园流行语的探究主要从两方面进行阐述,一方面是研究校园流行语发展现状,另一方面是研究校园流行语的特点[5]。任永辉(2007)指出校园流行语是现代校园生活的即时反映, 是一种重要的校园文化现象,文章主要阐述了校园流行语的发展和特点。不仅直接反映了社会现实的某些变化, 而且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鲜明的特色[6]。

王艳丽(2013)指出校园流行语具有丰富多彩的类型,主要阐述了校园流行语的特点[7]。马刚(2007)研究认为校园流行语丰富了我们的话语空间 , 对原生态的生活形式有很强的概括性 [8]。张宁(2011)对校园流行语的研究主要阐述了两方面:第一部分,主要对研究背景,相关的概念,研究的意义,创新之处进行论述。第二部分,对大学校园流行语和文化作一概述,并总结出大学校园流行语的分类。并且对不同流行语的特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9]。

  吴文珏(2011)从修辞这一较新视角出发,重新审视校园流行语的相关现象,对大学校园流行语做了一定的研究,以进一步完善大学校园流行语的研究体系。学校园流行语中的一些修辞手段值得十分我们关注,她指出结合社会文化和社会环境对大学校园流行语产生的修辞功能进行分析,不仅突现了当前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和创新,也从一个特定的角度表现了大学生的价值观和文化心态,无疑能更好更全面地阐明大学校园流行语的发展现状。本文通过对大学校园流行语进行修辞分析,势必对大学校园流行语的规范运用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10]。

李晖旭(2009)指出青少年学生在创造校园流行语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了多种修辞格。从这些修辞手段的运用,反映了青少年学生共同的心理特征。从修辞的不同类别去分析校园流行语,从而正确认识校园流行语现象,可以让我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我们的语言健康地发展[11]。李勇娜(2012)指出近几年来国内专家学者对流行语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有关校园流行语的论著屡见不鲜,试图对流行语进行定义,校园流行语是语言领域里的一个特殊现象,她主要从不同学科的角度来探讨和分析使用流行语产生的特殊的语言效果。本文着重从修辞手段研究流行语的语言效果[12]。 

李艳梅(2009)通过对校园流行语语料的分类整理,对常见的校园流行语修辞进行分析,阐述了修辞手段特点以及青少年的心理状态。对其所反映的校园文化现象和校园文化教育建设进行了详细阐述[13]。张艳玲(2005)着重对大学校园流行语的风格类型和修辞手法的运用进行分析,探讨了大学校园流行语作为一种新的文化现象,我们应以辩证的眼光来看待大学校园流行语,让语言更好地为社会服务[14]。马玉龙(2010)通过对校园流行语修辞的研究指出:校园流行语的隐喻涉及到许多概念领域,有人、学习、心情、支持或反对、考试、课后活动、恋爱等等。这些校园流行语的产生是在大众文化迅速扩展的大学校园,其语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大学生自身的身体经验,二是大学生所处的校园大众文化[15]。

张小升(2011)选择以校园流行语为切入点,主要阐述了校园流行语的产生原因,在关注学界研究现状,并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其特点对高校校园流行语产生的原因和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做一个深入分析[16]。

张冬红(2011)归纳分析了校园流行语的产生原因,通过对校园流行语的分析阐述了在校园流行语基础上学生的心理变化以及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17]。刘艳生(2012)指出在校园流行语具有较强的群体性、封闭性、隐秘性特点下,校园流行语对校园文化、现实生活、学生心理状态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18]。张巧(2013)对校园流行语的研究。从模因论的视角分析校园流行语的变化,通过对校园流行语产生原因的分析,结合其变化着重阐述了校园流行语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19]。

胡青青(2010)主要从国内语言变异角度对校园流行语的现状进行研究,阐述了校园流行语的产生原因。从语言变异的角度来分析校园流行语,着重阐述了校园流行语对校园文化的影响[20]。孙慧明(2007)指出校园流行语作为校园这个社会区域的产物,是一种比较有代表性的思维和用语方式,有其自身的特点。对其进行分析,有利于了解校园文化及当代大学生的心态和价值取向[21]。

从这些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在现阶段对校园流行语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和疏漏之处:第一,校园流行语语料老旧;第二,对校园流行语研究没有进行创新;第三,对校园流行语修辞手段的系统性研究还很薄弱,对于校园流行语修辞手段的专门性研究还不够深入。因此,在对校园流行语修辞手段的研究中应该更多的从微观角度出发,增强研究的系统性,以便更好的研究校园流行语。

本课题将采用文献研究、实证研究和分析论证等方法,通过对校园流行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三方面的研究,分析其在修辞方面的特点,并进一步揭示校园流行语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

 

(二)意义和价值

1.理论意义

拓展了从修辞角度对校园流行语的分析,丰富了校园流行语相关学科的研究。

2.实践意义

通过对校园流行语研究,有助于了解学生心理变化情况,从而对校园文化建设具有积极的作用。

3.创新点

前人的研究集中在校园流行语的特点与分类上,但关于讨论校园流行语修辞手段的论文相对较少,并且缺乏详细的探讨。因此,从校园流行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三方面入手,分析其在修辞运用方面的特点,并进一步揭示校园流行语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参考文献

[1]贺萍.大学校园流行语浅析[J].永州职业技术学院,2007.

[2]张学会.校园流行语调查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8.

[3]李兰兰.校园流行语调查分析[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2014,(04):113-116.

[4]宋红华.大学校园流行语研究综述[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05):305-306.

[5]赵亿.高校流行语研究综述[J].今传媒,2013.

[6]任永辉.谈校园流行语的修辞特点[J]. 阅读与写作,2008,(04).

[7]王艳丽.大学校园流行语研究新论[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03):80-83.

[8]马刚.“百家争鸣”的校园流行语[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09):64-66.

[9]张宁.大学校园“流行语”的文化解读[D].山西大学,2011.

[10]吴文珏.大学校园流行语研究[D].湖北师范学院,2011.

[11]李晖旭.论校园流行语的修辞艺术[J].湖南人文科技学学院学报,2009,(03):110-113.

[12]李勇娜.流行语的语效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13]李艳梅.大学校园流行语修辞功能[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06):39-40.

[14]张艳玲.大学生校园流行语的修辞艺术[J].民族论坛,2005,(30).

[15]马玉龙.中国大学校园流行语的概念隐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

[16]张小升.校园流行语与校园文化建设的互动[D].河北大学,2011.

[17]张冬红.从校园流行语看大学生心理动态[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11,(03):104-108.

[18]刘艳生.校园流行语的影响[J].成功(教育),2012,(05):254.

[19]张巧.模因论视角下的校园流行语变异[D].成都理工大学,2013.

[20]胡青青.校园流行语的语言变异现象[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153-156.

[21]孙慧明.校园流行语 [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2007,(02):11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