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三亿论文网 > 免费资料 > 开题报告 > > | 实习报告 | 开题报告 | 写作技巧 | 任务书 | 谢词致谢 | 答辩资料 | 调查问卷 | 参考文献 | 免费论文

李白与李贺的作诗风格

更新时间:2019-06-13来源:www.eeelw.com 责任编辑:佚名

 李白和李贺是唐朝著名的两位诗人。李白豪放洒脱,其诗带有典型的浪漫主义精神,蕴含着强烈的主观色彩,雄奇飘逸而自然率真;李贺敏感多病,其诗从“心性”出发,似虚而实,奇诡而瑰丽。两人的诗风都自成一派,后世称二人一为“诗仙”,一为“诗鬼”。基于对李白和李贺诗歌的兴趣,本课题选取唐人李白与李贺诗歌中的马意象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探讨。

学界对这二位诗人的诗歌研究甚多,对二人的比较也不胜枚举,但对二李诗歌中的“马意象”研究却不算多。研究概况如下:

根据《全唐诗》以及《李贺诗集译注》,李白专门写马的诗歌有《走笔赠独孤驸马》《紫骝马》《君马黄》《天马歌》《发白马》《幽州胡马客歌》《白马篇》七篇,另有二十余句含有马意象的诗句;李贺则作有二十三首《马诗》,构成一组诗。两人写马的诗句都不少,也不乏名句,历来为人称道。对于李白和李贺的诗歌的研究从古至今没有断过,而对于两人诗歌中“马”这一意象的研究前人也做过一些,下面分为从宋朝至清朝的研究概况和现当代的研究概况。

(1)宋朝至清朝的研究概况。

①李白的诗歌众多,流传甚广,流传至今的就有990多篇,编为《太白全集》;李贺虽然一生写了很多诗,但由于本人不甚在意,流传下来的仅有238篇,编为《昌谷集》。清代王琦、姚文燮、方扶南三人都对李贺的诗歌进行了详细地批注,又编为《三家评注李长吉歌诗》。三人对李贺的马诗组诗进行了详细的批注,这是我研究李贺诗歌中的马意象具体而多面的参考。

②郭宝玉, 浮伟忠, 张海波,等所编的《唐诗宝鉴.壮志凌云卷》将古人对李白《天马歌》和李贺《马诗》的评注整合在原诗下面,可以看出从唐至清的学术界对两人的评价不断转变,而每个人的看法又各自不同。这为我全面把握前人对两人诗歌中马意象的态度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参考。

说到古人对诗歌的研究,不得不提的是“诗话”。

③欧阳修的《六一诗话》是汉族文学理论史上以“诗话”为名的第一部著作,它有三个基本诗学主张。在“意义”方面,欧阳修主张应当事理真实,即所谓“事信”,艺术的真实应当与生活的真实相一致,反对只求好句而不顾事理是否真实可信;在“言语”方面,欧阳修主张精工雕琢,反对不加修饰而过于浅俗;在言与意、事理与好句之间的关系上,欧阳修主张“意新语工”。《六一诗话》对李白之诗推崇,为我研究李白及其诗歌意象提供参考。

④陆游的《放翁诗话》是陆游对唐诗的自己的注解和看法。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亦推崇李白,但对李贺的评价却不是很高,认为李贺的诗华而不实,没有太大现实价值。《放翁诗话》对李白和李贺截然不同的态度是我研究两人写出截然不同的马意象的切入点。

⑤严羽的《沧浪诗话》是宋代最负盛名、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部诗话。全书分为《诗辨》《诗体》《诗法》《诗评》《考证》等五册。“少陵诗法如孙吴,太白诗法如李广。”“观太白诗者要识真太白处,太白天才豪逸,语多卒然而成者,学者于每篇中要识其安身立命处可也。”“人言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不然,太白天仙之词、长吉鬼仙之词耳。玉川之怪长吉之瑰诡,天地间自欠此体不得。”这些对李白和李贺的评价是我研究两人诗歌马意象不同的佐证,也让我在此基础上找到新的比较角度。

(2)民国以来的研究概况。作为“诗仙”和“诗鬼”的李白和李贺,他们以马为意象的诗歌有着众多的研究作品(研究李白和李贺写马的诗的文章各有1400多篇,并没有专门比较两者诗歌中马意象的文章)

①现代著名诗学家鹏鸣所著的《中国诗歌史略》中的唐朝部分以及赵敏俐,、吴思敬合编的《中国诗歌通史-唐五代卷》两本诗歌史都以时间为序,详细介绍了诗歌从初唐至晚唐的兴衰史,指出了唐朝诗歌的三个不同发展阶段。而作为盛唐时期代表诗人的李白和中唐时期代表诗人的李贺,也被三人摘选了出来。两部作品对李白和李贺的看法大致相同,也有些许差别,《史略》认为李贺的诗风自成一派,而《通史》则认为李贺的诗风继承楚汉、李白和韩愈,比较杂。这对我研究李白和李贺诗歌中马意象的含义和来源有参考作用。

②因为李贺的天纵奇才却不为世人所接受,后人对这位不满而立就离开人世的诗人众说纷纭,有褒有贬。李德辉所著的《李贺诗歌渊源及影响研究》一书,非常详细而系统地从诗人本身和社会外因两方面对李贺诗歌进行了考证和研究,并认为《马诗》是作者内心的真实写照,是可以代表作者抱负的意象。这种看法也是大多数研究者的共同看法,而这对我更深入的理解李贺的《马诗》很有帮助。除了书,更多学者写了论文来专门分析李贺的性格和诗歌中的意象。例如张智通的《无人织锦韂,谁为铸金鞭—谈李贺的<马诗>》、吉新宏的《论李贺的“承恩”情结》以《马诗》为切入点,重点解读了李贺的怀才不遇和爱国情怀。而陈允吉的《李贺:诗歌天才与病态畸零儿的结合》、胡淑娟的《李贺马诗廿三首的整体思想意涵》、周玉华的《李贺<马诗>隐喻性探析》这三篇论文,则是从整体把握《马诗》这组诗,重点分析了马这个意象的深层含义。当然,也有具体研究组诗中某一篇的,比如齐天举的《李贺<马诗>(其五)赏析》,从一篇入手,详细分析了这一篇中的马意象和诗人的思想感情。这些论文为我把握李贺《马诗》的复杂情感和寻找新的研究角度提供了灵感和理论支撑。

③前人对于李白的各种研究可以说是全方位的,但对于李白诗歌中的马意象研究却不算深入,甚至很少有专门研究其马意象的论文发表。但有许多学者将马意象作为一个研究方面加入他们的研究专著和论文中。陈燕妮的《论李贺的生命意识与诗歌意象》和苏健的《李白诗歌意象的概念整合研究》分别具体研究了两人诗歌中的意象,尤其是李贺诗歌中的鬼怪、马意象和李白诗歌中的酒、宝剑意象。阳建雄的《李白李贺诗歌意象比较》一文从仙、宝剑、马等几个方面入手,得出了李白豪迈豁达而李贺阴郁悲观的结论。吴相洲的《中唐诗文新变》一书,以盛唐的刚健风骨写起,以晚唐的古文运动收笔,得出了中唐诗文演变的一个趋势。而书中提到了李白的“白马”和李贺的“瘦马”,为他的观点提供了形象而生动的支撑,也给我的比较提供了参考。李敬一的《壮哉唐诗》一书,其中以大篇幅讲述了“仰天长啸的诗仙李白”和“鬼才”李贺,提到了两人诗歌中马这一意象对各自表达思想情感的意义。在他看来,李白是“白马”,洒脱不羁;而李贺是“病马”,沉郁孤独。但同样的,他们都是不世出的千里马。这让我对两人笔下的马有更深刻的认识,为更好比较它们的异同提供重要参考。

④张巍的《杜诗及中晚唐诗研究》,从杜甫的诗谈起,附以大量史料,写了他对中晚唐诗人产生的影响。虽然书中没有将李白和李贺的马诗直接比较,但却分别比较了李白和杜甫的马诗以及杜甫和李贺的马诗。杜甫的马诗在这里可以作为一个参照物,李白的情感在下而立意在上,李贺的立意在下而情感在上。这为我直接比较李白和李贺的马诗提供了重要参考。

总之,从古至今学者对李白的研究一直很多,而对他诗歌中的马意象的研究一直比较笼统;而对李贺的研究则经历了一个断层,对他诗歌中的马意象的研究却多而深入。学者并没有对于两者诗歌中的马意象进行系统的比较,这正是我努力的方向。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有利于进一步研究李白和李贺诗歌中的马意象,更深入细致对李白和李贺进行比较,更好把握李白和李贺的性格和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