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三亿论文网 > 免费资料 > 开题报告 > > | 实习报告 | 开题报告 | 写作技巧 | 任务书 | 谢词致谢 | 答辩资料 | 调查问卷 | 参考文献 | 免费论文

张謇

更新时间:2019-06-13来源:www.eeelw.com 责任编辑:佚名

 本章绪论主要结合文献综述进行关于张謇公文和张謇的教育体系的既有研究简述,探讨张謇教育公文的研究价值,发现目前的研究中从张謇的公文为基础研究其教育体系发展的成果较少,比较有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同时,张謇作为清末状元,研究他的公文对于进一步对照和探讨清代公文的特点具有一定意义,笔者通过公文这一具有真实性、可靠性的官方文献材料为切入口,进一步梳理张謇教育体系的发展,研究其对近代教育发展的影响。 

 

张謇,字季直,号啬庵,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和教育家,为中国的近代民族企业的兴起与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公文,作为管理公务、临民论事的工具,在研究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真实性、客观性,属于官方文献资料。通过研究公文,我们可以更完整、直接地钩沉历史、完善史实。 

张謇先生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在他的公文中关于教育和办学的内容占了大半,经过有关资料的收集后,对其中教育类公文进行梳理,从中来总结张謇先生的民办教育体系和办学理念。笔者将张謇的教育类公文分为上行文类、平行文之规章类和应用文书三类,进行张謇教育公文的内容和主题思想的归纳梳理,以求可以较为清晰地看出张謇教育体系的发展过程,为下文进一步探讨研究张謇民办教育体系总结奠定基础。此外,清代作为封建文化的总结时期,公文数量和种类极大繁荣,在公文书写和公文汇编等方面也取得了极大的成就。而张謇作为清末状元,可以从张謇的公文角度出发,探究清代公文的特点。 

通过对张謇公文的研究和整理发现,我们可以将张謇的教育理念和特点总结为以下几点。第一,以人为本,民生教育。张謇创办盲哑学校等特殊教育,以及为扩大妇女就业开办绣织传习所、保姆传习所等,这些都体现了张謇以人为本,发展民生教育。第二,注重实践,经济实用。实践性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考量。首先是张謇办学讲究“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其次是张謇在教育环节中尤为注重实习环节;最后实践性还体现在教育与经济、社会相结合,注重教育适合社会需求,培养社会短缺型人才。第三,人文素质,分科教育。张謇在学制课程设置方面,开设了国语、伦理、音乐、图画、体操等课程,注重德智体全面发展,在学生人格修养、知识学业和身体健康方面三育并重。 

张謇的教育实践主要从师范教育、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三方面切入。从张謇创办中国第一所师范学校“民立通州师范学校”起,实业与教育紧密挂钩,体现出张謇“母教育,父实业”的思想。在发展教育的同时张謇先生利用产学结合,用实业经济支撑教育发展,用教育发展反哺经济和社会建设,形成良性循环支撑发展。张謇也十分重视特殊教育的发展,开办了狼山盲哑学校等。这些实践活动都将以张謇公文内容为基点,从中进行提取和概括,逐步构建张謇的教育实践体系。 

 

随着现代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作为全国知名的“教育之乡”的南通从近代以来就引领着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而这一切都与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密不可分。张謇先生是中国近代民办教育的先驱,张謇于1902年创办的“民立通州师范学校”是我国第一所独立的师范学校,又于1912年创办“纺织染传习所”开我国纺织教育先河。张謇从1902年起先后创立了2所师范,3所大学,20多所中学,20多所实践学校,300多所小学,就其性质而言都属于“私立”。 

在查阅了一些文献和论文后发现,目前与张謇有关的课题研究大多围绕在:第一,张謇的“实业救国”思想及其实践。张謇开办大生纱厂、资生铁冶厂、广生榨油公司、大隆肥皂公司、吕四盐业公司、镇江铅笔公司、上海大达轮船公司、江浙渔业公司等企业,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张謇已兴办各类企业二三十个,形成了一个以轻纺工业为核心的企业群,一个在东南沿海地区独占鳌头的新兴的民族资本集团。第二,张謇的“教育救国”思想及其实践。张謇曾东渡日本,进行教育相关的考察和参观,深感当今教育的竞争是学问、才能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因此更加重视并投身教育事业。张謇以南通为起点,以“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为办学原则,在通州师范附设测绘科,随之建立了测绘局、清丈局和清丈传习所、农校、医校等。第三,张謇的“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两者关系的探讨,其中以张謇的职业教育思想最为突出。根据相关文献和资料分析,张謇的教育实践和实业救国互为依托,“母教育,父实业”充分体现了教育发展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前提,社会发展反支撑教育发展的关系,有利于教育和经济进行良性的循环。 

在关于张謇的众多研究中,对张謇的教育思想的研究具体有以下几点: 

第一,因地施教,灵活变通。张謇通过日本的学习和考察,在回国后根据国人的身高和体型对教室的课桌尺寸等各方面进行了改良,讲究适人适地进行办学,“以人为本、依需而设、以适求成”是张謇教育规划的基本思路与原则。张謇在学制设置、课程设定等各方面都结合当时实际进行改革,例如在小学教程改革方面,采取了缩短修业年限、简化读经课程、减少必修科目等举措,使小学教育更符合当时的教育实际,为新式教育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实业救国,教育先行。张謇将教育摆在社会和国家发展的根本位置,认为社会经济要发展,要以人才和教育为依托,在此基础上张謇大力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开办了一批诸如纺织学校、女子刺绣传习所、蚕桑讲习所、医校等职业教育。在职业教育方面,张謇特别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安排学生在毕业前一定要进行实习,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这点对现代教育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三,以人为本,特殊教育。张謇的教育思想中以人为本是很重要的一环,他十分重视民生教育,创办了盲哑学校等特殊教育,以及为扩大妇女就业开办绣织传习所、保姆传习所等。同时为了普及民生教育,张謇采取因人因时收费的策略,减小上学的负担。 

此外,张謇的教育思想中包含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公益教育等理念对现代教育朝着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渗透,义务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建构都作出了积极影响。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关于张謇的教育和实业研究都比较充分了,但是随着现代文献资料整理的发展,张謇的公文也应该进一步得到我们的重视。公文作为治理国家的工具,更具有真实性、客观性,属于官方文献资料。研究张謇先生的公文将为研究其教育思想提供更真实可靠的资料,从中更准确地看出张謇教育思想的发展变化。同时张謇作为清末的状元,研究他的公文内容对于研究清代公文的特征也有很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本课题将在充分了解和借鉴前辈的研究成绩的基础上从张謇的公文的角度切入,进一步整理张謇有关的公文资料以及张謇教育文论,从张謇的相关公文和文论中进一步从中挖掘和梳理其教育思想和实践的发展,通过真实的文字资料,从教育文论、教育实践中去更生动地探讨张謇先生对中国近代民办教育的影响。本课题从张謇的公文角度进行相关的资料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将更贴合当时的社会现状和实业经济发展,将社会与教育相结合进行研究,不管是张謇教育思想的探究,还是清代公文的特点分析都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