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三亿论文网 > 免费资料 > 开题报告 > > | 实习报告 | 开题报告 | 写作技巧 | 任务书 | 谢词致谢 | 答辩资料 | 调查问卷 | 参考文献 | 免费论文

网络舆论监督

更新时间:2018-09-28来源:www.eeelw.com 责任编辑:三亿论文网

 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1. 网络舆论监督就是人民群众通过互联网了解国家事务,广泛、充分地交流和发表意见、建议,对国家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教育、行政等活动进行褒贬与评价。相比与传统的政府监督方法,它具有很多的新特点和新优势。 

2.结合传统舆论监督形式,将网络舆论监督运用到实际的政治民主监督之中,促进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1. 网络舆论跨越了地域和时空的限制,延伸了传播范围,使得民众对事件的关注与评论更加广泛,在监督范围的广泛性方面显著强于传统的舆论监督。 

2. 网络舆论监督的产生是对政府民主舆论监督体系的重大完善,是政府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在报纸、广播、电视的基础上,将网络技术与民主政治监督的有效结合。

(二)现实意义

1. 网络媒体监督,在完善政府具体行政行为中,意义很突出。现如今出现很多的网络反腐事件和众多新闻事件,如孙志刚事件、刘涌案件、宝马汽车撞人案等等,都在网络上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接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评判监督,深深触及了人们的灵魂。人民大众参政意识空前高涨,使各种事件的发展得到了最深刻的推动,不但影响着政府决策,而且涉及了法律的变革。网络媒体公信力日益凸显。网络监督已经不可阻挡,因为它符合广大人民的意愿,是“现代社会民主化发展进程的必然”。应当对网络监督有个全面正确的认识,并且不断地使其规范和完善。

2.在网络人们广泛运用网络手段进行公民政治参与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说为了增加点击率,或为了获得私人经济利益,作出危害社会安定的行为。利用微博散布谣言,使得信息不能及时核实,信息不对称等造成引起社会恐慌。但是国家并未对网络监管手段进行完善,造成言论过于自由,侵害了政府官员等的个人利益,是亟需要完善的。

3. 互联网是一个公共的论坛,不同观点的人可以在这里直抒己见,相互交流,这不仅扩大了舆论参与的主体,也增强了舆论监督的有效性。网络舆论监督的平台已经不限于民间自发创建的网站,还包括一些传统网站设立的评论栏目。

课题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观点一:王晓阳和李昕燃在《浅析网络舆论监督的影响力》的研究中提出,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对比以纸为媒介的传统报纸、以电波为媒介的广播基于电视图像传播的电视这三种媒体,网络媒体被称为第四媒体。它逐渐在日趋激烈的媒介竞争中,无可争议地获得了自身的地位,其影响已全面而深刻地渗入到人们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成为新闻传播方式不可离弃的手段和方式,使以网络舆论为形式的公民监督备受关注。     

观点二:《引领网络舆论监督 提高网络监督水平》 中,刘述康认为网络舆论跨越了地域和时空的限制,延伸了传播范围,使得民众对事件的关注与评论更加广泛,在监督范围的广泛性方面显著强于传统的舆论监督。互联网是一个公共的论坛,不同思想和观点的人可以在这里直抒己见,相互交流,这不仅扩大了舆论参与的主体,也增强了舆论监督的有效性。网络舆论监督的平台已经不限于民间自发创建的网站,还包括一些传统网站设立的评论栏目。网络技术引领了传播方式的飞跃,带来了传播技术的解放,实现了传播内容的生动性和传播方式的灵活性。表现形式的多样化使舆论监督报道更为形象、直观、立体化,增强了感染力和影响力。不仅如此,它还使公众能够更有效快捷地整合信息,让舆论监督有声有色,灵活凸显。网络媒体的传播是交互流动的。这种交互性表现在,一方面受众在网络上可以自行选择新闻传播的内容,具有选择的余地;另一方面,网络媒体通过开设电子论坛、公布电子邮件、网上民意调查、设置讨论等手段,提供交流批评的场所,使受众能直接参与新闻报道,自由方便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从而实现传受双方的沟通与交流。

观点三:经程慧的研究,认为网络舆论监督的现状是在我国的宪法和相关规定中,对公民进行舆论监督赋予了充分的权利,公民不仅具有言论上的自由,同时可以对国家机关的工作实行监督,使人民的民主权利得以充分的体现。网络舆论监督是人们利用便利的方法和手段形式民主监督的权利,是受到宪法保护的行为,但人们在行使舆论监督的同时,缺乏完整的一套监督体制来运行,所以监督信息具有片面性和不真实性,部分网民在行使舆论监督的同时对事实进行歪曲和捏造,网络的及时性和快捷性,还会导致网民在对新闻事件的内容无法做出正确的调查判断的情况下,就对事件作出不客观的评价,导致各种失真信息在网络上泛滥和讹传。网络的匿名性和自由性恰恰给人们创造了宣泄自己的非理性情绪,这种感性而又偏激开放的言论在网络上流传,干扰人们对监督客体进行客观判断。

二、国外研究现状(以俄罗斯为例):早在2000年9月,俄罗斯就出台了《俄联邦信息安全学说》,对信息安全的目标、任务以及实施原则做出了明确界定。为此,俄罗斯建立了由政府主导,科研以及商业机构广泛参与的信息安全保护体系:首先,在俄联邦安全委员会科学技术理事会下设信息安全分部,协调领导国家信息安全保护工作。其次,俄联邦安全总局、俄内务部和俄联邦媒体与文化管理局“各司其职”,有针对性地成立专门的网络监管机构。其中,俄联邦安全总局主要负责对互联网上所有不良信息,特别是涉及俄国家安全的信息进行监控;媒体与文化管理局主要负责对传媒、信息和通信技术进行监管;俄内务部特种技术措施局具体负责网络安全,接受网民关于不良网络信息及程序的举报;俄内务部网络监控中心主要负责监控“推特”、“脸谱”等新兴媒体。

网络信息的高效传播对政府的信息披露方式、发布速度、透明程度都提出了

更高的要求,对此,俄十分重视通过网络与民众沟通交流,积极提升政府在网络上的“出镜率”,展现政府的“亲和力”,增强主流信息的“公信力”。

首先,俄政府高层“率先垂范”,积极运用网络社交平台。俄政府总理梅德韦杰夫经常通过“脸谱”、“推特”等网络社交平台发布信息,他还提倡俄罗斯所有部长和省长使用互联网和社交网络。

其次,鼓励政府部门主动使用网络社交手段。例如今年初,梅德韦杰夫呼吁俄外交部为介绍俄外交政策更广泛的使用网络,尤其是社交网站。为此,俄外交部设立了特命大使级特别协调人职位,专项负责政治领域使用信息通信技术问题。

最后,加强电子政府建设,提升政府信息的网络透明度。近年来,普京和梅德韦杰夫一直关注电子政府建设。2009年9月,梅德韦杰夫就提出了俄IT产业发展的3个优先方向,而实施电子政府计划是其中之一。2011年,俄罗斯在联合国统计的全球电子政府发展排行榜中升至第二十七位。(王路.世界主要国家网络空间治理情况)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实施方案及创新点:www.EEELW.COm

一、主要内容:

(1)陈述网络舆论监督概念

(2)分析其存在的利弊,与传统的网络舆论监督方式相比较的优缺点。

(3)如何发挥其有利之处、规避不利的因素,针对其自身的特点,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克服不足之处。

二、实施方案:

1.通过网络广泛查找相关资料,并结合所学专业知识确定合适的选题。

2.对论文选题进行分析琢磨,利用网络、报刊、书籍、实地考察等条件广泛收集资料,整体思路,确定文章结构和框架。

3.通过查找文献查找前人的研究成果并进行分析,综合以往成果,运用逻辑分析,找出前人的内在联系,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提炼出自己的观点。

4.积极与指导老师保持联系,根据老师的指导意见对毕业论文进行相应的修改。

三、创新点:

1、政府可以利用网络传播自身的正面力量,而不是一味地排斥,惧怕网络舆论媒体。

2、政府(落实到乡镇一级)可以利用网络公示结合传统的公示形式(如张贴政府公告、通过广播等)来让公众监督政府行为,同时又能提高政府办事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