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三亿论文网 > 免费资料 > 免费论文 > > | 实习报告 | 开题报告 | 写作技巧 | 任务书 | 谢词致谢 | 答辩资料 | 调查问卷 | 参考文献 | 免费论文

政府工作报告翻译方法探讨

更新时间:2018-03-25来源:www.eeelw.com 责任编辑:三亿论文网

 1.1 翻译方法

清代翻译学家严复提出在翻译中要遵循“信、达、雅”的翻译标准。所谓“信”,是指译文要表达原文的准确性,译文应忠实于原文思想,不得随意删除减增信息,保证原文的信息量。“达”是指内容通达顺畅,使译文读者能够理解、读懂,在追求译文“达”的过程中,可适当地对译文做相应的调整、删除等,但必须保证译文的功能对等性。“雅”是指语言风格必须读者的要求,使其能看懂并乐于接受。在这篇文章的翻译中,本人谨记“信、达、雅“这三大标准,多次对译文进行修改,尽量做到完美。

政府工作报告不仅牵涉到文化背景、语言文字等方面的知识,而且涉及包括国家利益、政治立场等政治方面的问题,所以我们要紧扣原文,不得随意增删,要紧遵“信”的原则。

中文在表达方式上与英文有很大的差异,中文习惯先因后果,讲究排比铺陈,音韵和谐,导致很多冗余性范畴属性词语,多余的强化语修饰语等。在本次翻译过程中对很多句子的语序做了适当的调整,使之符合国外读者的习惯,为译文的“达”奠定基础。

1.1.1 冗余性范畴属性词的处理

例1:气象预报预警和地震监测工作得到加强,灾害防御能力不断提升。

译文:We improved our weather forecasting and early warning; as well as earthquake monitoring, and constantly improved our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protection capabilities.

原文中“工作”属于范畴词,由于weather forecasting和earthquake monitoring已经蕴含了属于职责范围,所以译文中不需要重复范畴词work.

例2:我们加大扶贫力度,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译文:We intensifed our efforts to support the poor and improved their living conditions.

例3: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

译文:We intensified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例2和例3中的“力度”同样也属于范畴词,在翻译的过程中我们不需要把“力度”(dynamics)翻译出来。加大扶贫力度可理解为我们努力帮助穷人。

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了很多冗余性范畴属性词,在翻译的过程中要注意,不需要逐字翻译。

1.1.2 词语的重复使用

政府工作报告经常重复使用某一词语,如果翻译也照此重复使用,译文也就不符合“雅”的标准,且政府工作报告政治敏感性很强,对译文的准确性要求极高。

例如,20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制度”一词出现了38次,“加强”57处,“建设”86处。其出现的频率如此之高,对我们翻译的准确性的要求也就不言而喻。加强可译为:strengthen, improve, intensify, promote, step up, enhance, accelerate等等,在翻译时,我根据该词语在具体的语境和语句中所表达的意思选取相对应的表达,不要千篇一律。

例如: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strengthen and improve macro-control

加强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 intensify special campaigns for food and drug safety

切实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 effectively improve government debt management

加强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 increase support for important areas and weak links

加强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provide better financial support for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由上述的例子可知,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应尽量向英语读者靠拢,以达到宣传的目的。在对同一词汇的翻译时,要避免过度使用,使译文简洁明了,达到译文“雅”的要求。

1.1.3 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词语的表达富有中国特色,在英语字典里难以找到对应的表达,外国读者也难以理解其内涵,所以我们在翻译的时候要加以解释。例如“三农”,本人初次译为“Three-agricultures”,有所欠佳,很多译者将其翻译为“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解释了“三农的含义”,我觉得他们的处理方法很好,外国读者容易理解其内容,所以在论文的修改和润色时我将其翻译修改为“Three-agricultures”(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采用直译及解释的方法进行诠释。可是三个代表的翻译,原文译者直接翻译成“Three-Represents”,这个词语的翻译倒有些欠佳,我个人认为应该也要对其内容加以解释,应翻译成为“Three Represents”(represent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hina's advanced productive forces, represent the orientation of China's advanced culture, represent the fundamental interests of the overwhelming majority of the Chinese people).这样翻译才能让外国读者更加明白三个代表的真正内容,从而达到外宣的目的。

2翻译原则

政府工作报告涵盖了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的规划,从而成为其他国家了解中国国情的有效途径。为了让国外读者能够清楚地了解我国的国情、未来的施正纲领及所采取的路线和方针政策,政府工作报告这类政治文献的翻译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政治文献的英译过程中,我们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准确性原则,时效性原则,贴切性原则。

王弄笙(2004)认为,准确性是政府工作报告翻译最基本的要求。政府工作报告是外宣的重要资料,对翻译的准确性要求很高,译文必须掌握文献的精神,忠实于原文,准确无误地传达原文的精神和实质,更不能曲解原意。尤其是那些涉及国家利益和主张等方面的词句,须从多方面考虑解读之后再进行翻译,译出其深刻内涵。其次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仔细衡量其中的政治含义和影响。例如“祖国统一”,要翻译成“reunification of the motherland”,而不是“unification of the motherland”或者“unity of the motherland”,体现了我们的政治立场观点。

时效性是政治文献翻译的另一特点,很多词语与时俱进,富有中国特色。因此翻译既要做到准确无误,也要紧跟时代的变化,在翻译中体现出新的发展、新的思路,找到与之相对应的英译。例如“精神文明”,翻译成“cultural and ethical progress”才比较符合现代精神文明这个词语的内涵,而不是“spiritual civilization”.因为“spiritual”一词是指与“肉体”相对应的人的思想、灵魂、感觉等,通常与宗教联系在一起。另外,例如“民族”一词,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见解和翻译。在上个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我们一直把“民族”翻译成为“nationality”,但事实上,nationality的含义在二战之后发生了变化,更多的是指“国籍”。如果也将“民族”翻译为“nationality”, 很容易引起误解。所以,根据语境和上下文进行分析。如果是指整个中华民族的团结,应该翻译为national unity or unity of the Chinese nation;如果是指各民族间的团结,则应译为unity among ethnic groups. 

贴切性是指在翻译时既要充分传递出原文的意思,又要符合读者的思维习惯。外宣资料涉及范围广,因此译文要贴切,最起码要让受众看懂,不误会原文的意思。黄友义(2004)提到:文献的翻译要充分运用“外宣三贴近”原则(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国外读者的接受能力,更加注重翻译原文的内涵。例如报告中提到的“三农”、“三个代表”、“小康社会”、“三河三湖”的翻译。

3翻译策略

翻译是一个繁杂的过程,按照一般的理解,翻译可分为理解过程、转换过程和表达过程,翻译时应该追求三者的和谐统一。针对这一要求,我们应该综合考虑原文和读者对象这两个重要因素。不管写得多好的中文,若机械地逐字逐句译成外文,而不在翻译阶段进行必要加工,都不能成为流畅的外文。因此,我们应该在符合原文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词句加工。在翻译的过程应该看文体的具体要求,采取适当的翻译方法和策略,以实现译文的和谐美。本次翻译实践中,本人主要采取了以下的翻译方法:直译法、直译和释译相结合、减译法。

直译法就是直接按照汉语词汇的字面意思,将其译成相对应的英语。这是使用最为普遍的方法。例如改革开放(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经济社会发展(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直译与释译相结合是进行词汇翻译时采用比较多的一种形式,它能够弥补直译时信息传递性差的不足,通过注释的形式把词汇背后隐含的含义呈现出来。例如“三河三湖”,如果直译成为“ThreeRivers and Three Lakes”, 外国读者可能不知道三河三湖是指哪三个,所以我们要对其进行解释,把“三河三湖”的含义表达出来,进而翻译为“Huai, Hai, and Liao Rivers and Tai, Chao, and Dianchi Lakes”,小康社会翻译成为“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减译法是删去一些可有可无的,或者有了反嫌累赘或者违背译文习惯的表达法的词,但减译法不是指删除原文的某些内容,强调对“信”原则的坚持。例如“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译为“go all out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不用把经济建设译成 “economic construction”,否则会使得译文冗长累赘,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