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与张艺谋的人生观--小说《活着》与电影《活着》为例.docx

资料分类:文学论文 上传会员:布布丽娜 更新时间:2020-06-10
需要金币1000 个金币 资料包括:完整论文 下载论文
转换比率:金额 X 10=金币数量, 例100元=1000金币 论文字数:9616
折扣与优惠:团购最低可5折优惠 - 了解详情 论文格式:Word格式(*.doc)

摘要:小说与影片不过是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对比余华与张艺谋两个版本的《活着》。余华的《活着》是对特定社会底层人民的一种“现实”与“真实”的解读。向读者展示坚韧的生命力以及为“活着本体而活着。”张艺谋将文本改编成影片,放在大众视野之下,对《活着》进行了全新的阐释,以电影的形式展现了活着的另一种神秘的美。

本文通过比较两部作品——余华的小说《活着》与张艺谋的影片《活着》。比较小说和电影两个版本的差异与不同之处,进而阐释两者所要表达的不同的人生观。所以不管是小说还是电影,活着,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的,活着也仅仅是为了活着。人要一代代生生不息的活着,一代代地传承。

关键词:小说;电影;《活着》;人生观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1

一丶余华与张艺谋《活着》创作背景-1

(一)余华的小说《活着》-1

(二)张艺谋的电影《活着》-2

二、余华《活着》中的人生观-2

(一)乐观的态度-2

(二)积极的心理-3

(三)坚强的意志-3

(四)只为活着而活着的人生观-3

(五)个人主义的人生观-3

(六)生存动机错误的人生观-4

三、张艺谋《活着》中的人生观分析-4

(一)坚韧与顽强的人生态度-4

(二)对生命充满希望的人生观-4

四、为“活着”而“活着”-5

结语-7

参考文献-8

致谢-9

相关论文资料:
最新评论
上传会员 布布丽娜 对本文的描述:可以说张艺谋的电影和余华的小说之间出现了一条巨大的鸿沟。小说表现的是对小人物各题命运的关注,而电影则关注的是时代背景下对小人物所造成的影响。本文研究结构先从论述了......
发表评论 (我们特别支持正能量传递,您的参与就是我们最好的动力)
注册会员后发表精彩评论奖励积分,积分可以换金币,用于下载需要金币的原创资料。
您的昵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