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帮手”现象研究--基于某大班的观察与分析.doc

资料分类:幼儿教育 上传会员:失去才懂珍惜 更新时间:2014-03-05
需要金币500 个金币 资料包括:完整论文 下载论文
转换比率:金额 X 10=金币数量, 例100元=1000金币 论文字数:12998
折扣与优惠:团购最低可5折优惠 - 了解详情 论文格式:Word格式(*.doc)

摘要:本文针对大班幼儿在园活动中出现的“小帮手”现象,采用观察法、访谈法、文献法等方法展开研究。研究发现:(1)“小帮手”现象在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频率高;(2)“小帮手”一般具有遵守规则、上课积极举手发言、动手能力较强、关心集体等特征;(3)小帮手存在性别差异,即女孩要比男孩更容易成为教师的 “小帮手”;(4)无论教师在行为中所表现出的情感特征是正向、中性还是负向,幼儿的反馈行为取向都是以接受最为显著。

关键词:幼儿;“小帮手”; “小帮手”现象;大班

 

Abstract:Aiming at the children in garden activity class phenomenon of "small helper" phenomenon, using observation, interview and literature methods including launched research.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Small helper "generally has abidance by the rules、class actively raised his hand、beginning ability strong、concerned about collective features ; (2) In the teaching activities of the "small helper" phenomenon to appear in the teaching activities of the higher frequencies ; (3) Gender differences in small helper, namely girl than the boys are more likely to become teachers' "small helper" ; (4) Whether teachers shown in the behavior of the emotional characteristics is positive, neutral or negative, Children's feedback behavior orientation are mainly accept the most. 

[Key words] child; "Small helper;" "Small helper" phenomenon; the top class in a kindergarten

 

问题的提出

  自从儿童进入幼儿园起,他们的身份随着称呼的改变而确立起来。他们被人们称为“幼儿”。这是他们在制度化的教育机构中最早的一种角色担当。相对于家庭生活来说,他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交往范围首次得到大规模拓展,从他们在幼儿园中的互动对象来看,主要有两类:教师和同伴。这就意味着他们的成长是在和老师的交道中,和周围同龄孩子的共同生活中展开的。在这些互动行为中,无论是师幼之间的互动行为还是同伴之间的互动行为,都不仅仅是在依据“教师”和“幼儿”这两种正式角色进行。在幼儿园的班级生活中,还活跃着这样一种角色——“小帮手”。这些帮助教师做事的幼儿,就是教师的小帮手。在制度化的班级正式分类角色中,并没有这样一种角色定位,但是,这种非正式社会角色所致的互动行为的的确确就交织成了儿童的现实生活。小帮手便是教师与幼儿在长期班级的共同生活中,所孕育出来的非正式角色。

笔者曾在幼儿园大班实习中看过这样的情景:当教师比较忙时,教师就请一位小朋友维持其他小朋友的秩序,我们就叫这位小朋友为老师的“小帮手”吧。

 

相关论文资料:
最新评论
上传会员 失去才懂珍惜 对本文的描述:笔者利用学校安排的实习到幼儿园收集资料,通过运用相关分析工具进行分析,来探讨“小帮手”现象的发生对小帮手本身的条件要求、小帮手现象产生的背景、小帮手的性别差异、教......
发表评论 (我们特别支持正能量传递,您的参与就是我们最好的动力)
注册会员后发表精彩评论奖励积分,积分可以换金币,用于下载需要金币的原创资料。
您的昵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