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三亿论文网 > 免费资料 > 参考文献 > > | 实习报告 | 开题报告 | 写作技巧 | 任务书 | 谢词致谢 | 答辩资料 | 调查问卷 | 参考文献 | 免费论文

小学语文教师理答行为分类

更新时间:2018-04-08来源:www.eeelw.com 责任编辑:三亿论文网

 不同理答方式所产生的实际效果大不相同,因此,教师要用好理答这一有力武器,首先就得对理答的各种类型有所了解,进而善加使用,只有这样,才能在多变的课堂上真正做到胸有成竹,处变不惊。

按照不同的标准,学界对于理答的分类有很多种观点,学者崔允漷在《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理论、策略与研究》中,将教师理答行为分为四种:积极反应;消极反应;转问或探问;再理答。①学者皮连生提出的理答方式有重复学生的答案;针对学生回答的不足进行追问;给出正确答案;向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将教师的见解或新的材料与学生的回答进行整合。

②台湾学者张俊绅在其文章中参考其他学者的观点将教师的反馈划分为:直接给出正确答案、对学生进行反问、组织课堂活动、转向其他学生提问、教师承认不知道答案五种形式。③    项阳在《小学语文教师理答行为研究——以五位特级教师的课堂教学为例》中提到:研究者通过对大量的真实课例进行观察总结出:理答按其表现形式可以分为广义理答与狭义理答。所谓的广义理答是指教师对学生作答后的所有的即时处理行为。它包括非语言理答与语言理答两个方面,而狭义的理答便是指语言理答。语言理答可划分为以下四种:诊断性理答、激励性理答、目标性理答、发展性理答。④

根据本论文调查研究的实际需要,笔者借鉴这些学者对理答分类的研究,将理答分为语言理答和非语言理答两大类:

1.语言理答指教师用言语的方式对学生作答后的及时反应。这种理答方式最为普遍,笔者又将语言理答分为直接诊断式和间接转化式。

(1)直接诊断式指学生答对或答错时教师的理答方式。包括诊断性理答、激励性理答。诊断性理答又分为肯定理答和否定理答;激励性理答分为低效表扬和高效表扬。

(2)间接转化式指学生回答不完整、半对或无答时教师的理答方式。包括发展性理答、目标性理答。发展性理答又可分为追问理答、转问理答、变问理答和反问理答;目标性理答分为代答式理答、引答式理答和归纳式理答。

2.非语言理答是指用语言以外的形式来进行理答的方式。一般分为两种类型:有反应理答和无反应理答。有反应理答分为动作和神情;无反应理答分为障碍式和留白式。

表 1:理答分类

 

在本研究中将按照上面的分类,对三节课例中教师理答行为进行分类记录,根据学界对理答概念的分析以及对课例中教师理答行为的观察,笔者按照自己的理解将各类理答定义如下:

1.诊断性理答

诊断性理答指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价,教师在理答中有明确地判断,这是诊断性理答的显著特征。①诊断性理答一般可以分为肯定式和否定式。

(1)肯定式理答

肯定式理答是指对学生的答案作出肯定的判断,它通常表现为简单肯定、提升肯定、简单重复和意义重复。

简单肯定指用“对”、“是的”等简单语言肯定学生;提升肯定指教师不仅认可学生的回答,还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补充或分析,或提出引导性的要求、思考问题的方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

机械重复指通过重复学生的回答肯定学生;意义重复指教师在重复强调学生答案的基础上又拓充学生的答案,让学生对问题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2)否定式理答

否定式理答是指对学生的答案作出否定的判断,它通常表现为简单否定、纠正式否定和引导式否定。

简单否定是指教师用“不行”、“不对”等简单的词语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否定;纠正式否定是指在否定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给予纠正,给出正确的答案;引导式否定是指在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否定判断后,点拨引导以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力图让学生自己得出正确的答案。

2.激励性理答

激励性理答是指教师对回答问题后的学生进行表扬、鼓励,用以肯定学生的答案并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激励性理答分为低效表扬和高效表扬。

低效表扬就是用一些简单的字眼来鼓励学生,例如“好”、“很好”、“你真棒”等;高效表扬则更进一层,“不是空洞的赞美,而是能激发学生内在潜质,能促进学生深入理解的催化剂”①。通常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答案给予肯定后引导学生更加深入的思考问题,得出更加完整的答案。

3.发展性理答

发展性理答是指在学生回答不出、回答不完整的情况下,教师再次组织问题,进行理答。这种理答属于较高水平的理答,能将学生的思维引向纵深处,是促进学生长远发展而采用的教学行为。发展性理答可分为追问、转问、变问、反问四种类型。

第一,追问。当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为了引领学生做进一步思考,往往针对所提问题和学生的回答接着组织提问,从而把问题的思考引向纵深层次。追问一般倾向于同一个学生,这样可以保持学生的思维不被打断,也有利于对话深入展开。

第二,转问。转问一般是在追问无效时,或为了问题得到更多学生的讨论而出现的。课堂上老师一般会用“谁还想说说?”“谁还有不一样的体会?”等将问题转向别的学生,使问题得到更好地讨论和解决。

第三,变问。当学生对教师所提问题回答不出来时,可能因为问题难度大,或是学生不明白教师所问到底指的什么。这时,教师可以变换角度,或化大为小,或化难为易,缩小范围,明确思考的方向,从而找到问题的答案。

第四,反问。当学生的回答不够确切时,教师不急着加以否定,而是以学生的答案为假定,趁势反问,因势利导,启发学生从假定出发,思考答案的准确性,使学生自觉悟出正确答案。

4.目标性理答

目标性理答是指当学生的回答不能准确或完整地指向目标时,教师直接给出答案,或简单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答案,或将答案总结归纳给予学生更加清晰的认识。目标性理答一般可分为代答式、引答式和归纳式三种形式。

第一,代答式即学生回答不出或教师引导无果的情况下,教师代替学生作答,给予学生明确的答案。若教师在一节课中多次采用这种理答方式则不利于学生思维发展。

第二,引答式即教师用一段话作为“引子”,让学生补充后面的话,教师的话带有明确的指向性和目的性。

第三,归纳式即教师用简洁、概括性的语言归纳学生们的零散发言,让学生对问题有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

5.有反应理答

有反应理答是指教师用动作、神情、物质奖励等形式来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反应。第一是动作理答,如教师带头鼓掌、竖大拇指等。第二是神情理答,如教师惊讶表情表示对学生的回答有疑问、微笑表示肯定学生的回答等。物质奖励的方式多出现在小学低年级,在一般课堂上频次较少,不足以说明问题,因此本论文调查中忽略了此种教师理答方式。

6.无反应理答

无反应理答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作任何反应。这种理答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1)障碍式理答,这种理答是指因学生的回答超出了教师的预设,教师无法在短时间内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处理而选择回避或是教师未注意、无意忽视后的搪塞、敷衍的理答行为。

(2)留白式理答,这种理答是指教师为了进一步的教学需要,教师在学生回答后保持不理答状态,刻意为学生完善答案或者其他学生思考留出时间。

以上从语言理答、非语言理答两大部分将理答分为六大类,二十小类,对各类理答的定义是笔者结合学界其他研究的观点以及三位教师课堂上的具体例子确定的,表现了笔者对各种类型理答的认识。清晰表现各类理答的具体内涵,为笔者下面的研究做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