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周邦彦咏物词的三点特色.doc

资料分类:文史类论文 上传会员:火星人 更新时间:2021-04-19
需要金币500 个金币 资料包括:完整论文 下载论文
转换比率:金额 X 10=金币数量, 例100元=1000金币 论文字数:7990
折扣与优惠:团购最低可5折优惠 - 了解详情 论文格式:Word格式(*.doc)

摘  要:晚唐至北宋初期的咏物词,大多仅仅铺陈刻画事物的外在形貌,其审美理想停留在“穷形以尽相”的层次。关于咏物词的创作方面,相关的词作家不多,词的数量也不多。直到周邦彦开始进行大量创作,取得极高成就。周邦彦咏物词的特色有很多,这里主要论及三个方面:第一,在描写自然中之物时恰当处理写实和虚构的关系。第二,“入”与“出”的完美结合,即既能够将自我融入到外物之中进行细致的观察;又能超然物外,冲破外在局限,达到情感的转移和升华。第三,摆脱前人一以贯之的程式化创作结构,积极创新,创造出回环往复的运思方式。

关键词:周邦彦;咏物词; 写实和虚构;“入”与“出”;运思方式

 

所谓咏物词,一般来说,指的是以自然物为主要吟咏对象的词作。至于吟咏的自然物,囊括甚广,植物、动物、人造的器物、山川流水、时令节气等等 都可以作为咏物词吟咏的对象。至于辞的功用,可以看到从晚唐五代以来,主要是在宴乐场合供给伶工歌女歌唱,也有奉和应制的作品,带有一定的社交性质。北宋初期词人作词大多局限在闺情、艳情的狭小空间之中,常常把《花间》作为作词的准绳。说起原因,大概是他们的审美趣味仅仅停留在感性层面上,创作出来的作品是用来在歌舞筵席之间作为助兴的,所以常常是睹物生感,感物而咏,作者与所咏对象之间的关系呈现出一种疏离的状态。在这些作品中,作者没有把自己的主观情感渗透进去,故而也无法看到创作主体在其中的影子。到北宋中后期,词人在进行咏物词的创作时,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他们给自己所要吟咏的对象赋予了情感和生命,而不再是局限于刻画吟咏对象的外貌和形体。这一时期以苏轼的贡献尤为突出。王国维曾称赞说:“咏物之词,自以东坡《水龙吟》为最工。”[1](162)在苏轼之后,周邦彦倾注了大量心力在咏物词的创作中,相较前人,多有突破。

相关论文资料:
最新评论
上传会员 火星人 对本文的描述:在周邦彦之前,宋人进行了一些关于咏物词的创作,词的数量据统计约三百三十首,慢词占16%,共计有四十五首。其中,在周邦彦创作的二十三首咏物词中,有九首慢词,约占其总数的......
发表评论 (我们特别支持正能量传递,您的参与就是我们最好的动力)
注册会员后发表精彩评论奖励积分,积分可以换金币,用于下载需要金币的原创资料。
您的昵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