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留守少年心理的乡土地理课程设计--某中学为例.docx

资料分类:师范学院 上传会员:周五早安 更新时间:2023-09-19
需要金币2000 个金币 资料包括:完整论文 下载论文
转换比率:金额 X 10=金币数量, 例100元=1000金币 论文字数:16410
折扣与优惠:团购最低可5折优惠 - 了解详情 论文格式:Word格式(*.doc)

摘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弱势群体”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关键点,重视留守少年心理素质教育符合当前的教育理念,也是提高全体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在地理教学中安排乡土地理内容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家乡,了解成长的环境,对于提升其学习兴趣有着促进作用。同样,由于乡村相较于城市而言可以给予学生心理一定安全感,所以在解决留守少年的低价值感、归属感不强的问题上可以发挥一定作用。本文着重分析留守少年由于城乡发展悬殊、自身成长环境落差而出现的心理问题,收集整理本地资源并融合新农村建设的成果作为教学素材在乡土地理课程中融合。通过结合新农村设计以及区域内部分文化地理的内容使学生感受和认同乡土文化的魅力,并从内心对其产生认同感,希望以此触发留守少年在人地情感中的归属感与价值感,在促进其更好融入校园生活中发挥作用。

关键词: 心理健康;乡土地理;人地情感;课程设计

 

目录

摘要

Abstract

1绪论-1

2核心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2

2.1概念界定-2

2.2人地情感中的归属感与价值感阐述-2

2.3理论基础-3

3留守少年现状及乡土地理课程中人地关系分析-3

3.1留守少年的教育环境现状以及心理问题-3

3.2当前乡土地理课程中人地关系的分析-5

4基于人地情感下的乡土地理课程设计策略与当地资源-5

4.1设计策略-5

4.2仁寿县乡土资源-7

5基于人地情感下的乡土地理课程设计实例-9

5.1参观新农村建设成果的乡土实践课程设计-9

5.2有关地标产品的乡土地理课程设计——以文宫枇杷为例-10

5.3基于景区的乡土地理课程设计——以黑龙滩水库为例,兼具工程建设与4A级景区双重属性-12

5.4劳工号子乡土地理微课设计-13

6结论与讨论-14

参考文献-16

致谢-18

相关论文资料:
最新评论
上传会员 周五早安 对本文的描述:来自乡村地区的留守少年可以在尺度较小、可控的环境之中获得安全感,对于消除其在城市中的不适应有正面作用。当前我国新农村的建设速度以及水平有较大突破,新农村的景观既保......
发表评论 (我们特别支持正能量传递,您的参与就是我们最好的动力)
注册会员后发表精彩评论奖励积分,积分可以换金币,用于下载需要金币的原创资料。
您的昵称: 验证码: